《情常在》 「海豚何處為家」

72

2022年8月17日下午,大嶼山西面平靜的水面上,7條海豚輪番躍出水面,有全身粉紅色的成豚,也有灰色的幼豚,他們奔向附近一艘漁船,希望有漏網之魚可吃一餐飽。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研究員看到這情景感到很興奮,因為中華白海豚的幼豚現已經難得一見,當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越來越少,幼豚的出現代表了希望。

中華白海豚是珠江口和香港水域的原居民,2003年估計香港有188條中華白海豚生活,但近10年的港珠澳大橋、第三條機場跑道等不同工程,香港水域已不太適合他們居住了。截至2021年,根據學會觀察,估計仍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只條40條。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曾在2014年講述了大嶼山北30隻海豚的故事,事隔八年,在「海豚30」中的主角卻只有9條仍然留在香港水域,三分二已不知所蹤、生死未卜。

記者:周裕恆
攝影、剪接:Marco
旁述:譚善彤
監製:梁美寶

【點擊觀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IcjFEaE1W7k

「海豚30」只餘三分一仍在
當港珠澳大橋工程還未開展前,大嶼山北曾經是中華白海豚的樂土,居於屯門的市民,可以在龍鼓灘看到他們暢泳,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研究員甚至不用出海,站在山上也可以遠眺躍出水面的海豚。「海豚30」的故事也是在這裡開始。

香港海豚保學會在2014年進行了海豚30行動,通過30條海豚的故事,喚醒市民對中華白海豚的關注。
香港海豚保學會在2014年進行了海豚30行動,通過30條海豚的故事,喚醒市民對中華白海豚的關注。

當時有一隻叫「大麻繩」的海豚媽媽,讓研究員最印象深刻,因為她曾經因為所生的幼豚突然死亡,她竟一時接受不了,足足伴屍了七日七夜,其間她不斷將幼豚屍體抬到水面,不吃不喝,幾乎筋疲力竭,七日後她終接受愛兒的死亡,才肯放手。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形容,海豚的伴屍行為,反映他們母子之情十分深厚,通常海豚會一同保護孩童成長,因為中華白海豚出生頭一年多的死亡風險很高,但像大麻繩這樣伴屍七天的情況十分罕見。不過,自從2019年後,麥希汶和研究員已沒再見過大麻繩出現,不知道她是搬走了還是離世了。

大麻繩所生幼豚夭折時,她曾經伴屍七日七夜。但這個深情海豚媽媽,在2019年後已經不見蹤影。
大麻繩所生幼豚夭折時,她曾經伴屍七日七夜。但這個深情海豚媽媽,在2019年後已經不見蹤影。

當年在大嶼山北出沒的海豚,還有估計是全港最老的中華白海豚、今年已屆38歲的「駝俠」,駝俠雖然已經滿身皺紋,但適應力很強,即使近年香港水域有很大型工程,但駝俠仍在珠江口和香港水域兩邊跑,只是他也要遷到大嶼山西部和南部,因為他覺得大嶼山北已經不再適合他居住。

駝俠是香港最老的海豚,現時仍會在珠江口和香港水域兩邊走。
駝俠是香港最老的海豚,現時仍會在珠江口和香港水域兩邊走。

海豚數量二十年減七成八
麥希汶表示,自2015年開始,中華白海豚已經大幅減少,「2003年還有188條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生活,平均每一日出海都可以看到100多條次的中華白海豚,但去年估計留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已經只得40條了,跌幅超過78%。」她形容,中華白海豚不只在大嶼山北近乎絕跡,在西面和南面的數量也大幅減少。

海豚逐漸減少,對於近年於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擔任研究員的Rachel和Anson感受很深刻。Rachel數年前開始當研究員時,首次在大嶼山北見到中華白海豚時感到很驚喜,但之後發現每一年都越來越難見到他們,她選擇繼續做這個研究工作,是希望讓人知道仍然有人關心和幫助中華白海豚,希望更多人看到他們的景況。

Anson亦指,最初看到中華白海豚的樣子像很可愛很開心,但這幾年的研究工作,見到海豚逐漸減少,「看到很多工程陸續進行,港珠澳大橋,跟住機場第三條跑道,看到海豚在香港生活真的很辛苦。」他希望多些人可以懂得欣賞中華白海豚,因為他們真的有滅絕危機。麥希汶亦估計,如果繼續採用這種發展思維,有可能在10年後,香港只餘下數條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不只面對工程影響,在高速船頻繁走動的大嶼山水域,他們也受到很多安全威脅。麥希汶說:「很多海豚遍體鱗傷,有些傷口是被漁網鎅傷,有些是被船的螺旋槳打傷,還有漁船噪音、過度捕撈和高速船。」

海豚「魚肉腸」的背鰭曾被漁網所傷,變成畸型。
海豚「魚肉腸」的背鰭曾被漁網所傷,變成畸型。

學會曾經用航拍拍攝大嶼山南部一艘高速船與幾條海豚擦身而過,幾乎撞到他們,情況十分驚險。麥希汶說:「疫情後幾乎沒有了來往港澳的高速船,多了一些海豚一家大細到大嶼山南部水域,但將來回復正常時,就有更多海豚受到高速船威脅了。」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曾以航拍攝到海豚幾乎被高速船撞的驚險一刻。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曾以航拍攝到海豚幾乎被高速船撞的驚險一刻。
就在海豚躍出水面的一秒後,高速船即駛至,和海豚擦身而過。
就在海豚躍出水面的一秒後,高速船即駛至,和海豚擦身而過。

海岸公園保護不足4%水域
漁護署今年開設南大嶼山海岸公園,希望保育中華白海豚,不過麥希汶預計成效不大,她說:「這些保育區很零散,而且面積亦太小,即使加上西貢那邊的保育區,也只佔香港水域不足4%,但現在國際的保育建議,是認為應至少保護到三成水域。」她又表示,由於海岸公園太分散,中華白海豚由一個海岸公園游到另一個海岸公園,會經過高速船的航道,仍然十分危險。

南大嶼海岸公園地圖(資料來源:漁護署)
南大嶼海岸公園地圖。(資料來源:漁護署)

她表示,現在保育中華白海豚還來得及,要改變只追求發展的思維,在海岸公園規劃上做得更全面和更大範圍,減少工程和高速船對海豚的威脅。她又呼籲大家多些主動關心中華白海豚的情況,「他們一直生活在香港水域,是我們很重要的原居民鄰居,所以好好保護他們的家,保護他們繼續在香港生存的權利。」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希望大家多關注中華白海豚,現在保育他們還來得及。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希望大家多關注中華白海豚,現在保育他們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