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英美動保團體組聯盟  呼籲「交流旅遊,不要交流殘酷」

335

【動物專訊】來自中、港、台、英和美國所組成的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於昨天(12月1日)在台北舉辦了一個記者會,希望為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圈養海豚的問題帶來改變,並傳達「觀光旅遊不看動物表演」的訊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認為,海洋公園客源主要是大陸及台灣的遊客,要解決海洋公園圈養問題,必須先提高大陸和台灣遊客的動保意識。

記者:陳泰臣

近年,亞洲地區的圈養鯨豚事業在不停發展,跟全球停止圈養的趨勢背道而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世界各地的保育意識已愈來愈高,公眾對圈養鯨豚與表演的存在價值越見質疑,而不同國家亦開始制定禁止或限制圈養鯨豚條例。可是在東亞及東南亞,圈養鯨豚與表演卻像剛剛起步。陳續稱台灣目前有四個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的機構,包括野柳海洋世界、遠雄海洋公園、屏東海生館和頑皮世界動物園,共有49隻動物包括白鯨、海豚、海獅、海豹和海牛。三十多年來,台灣的圈養業已經犧牲了數百隻野生捕捉海洋哺乳類動物。

在中國大陸,以海洋為主題的公園更愈開愈多。根據CCA提供的報告,大陸有39間海洋公園在營運,14間正在興建,總共圈養了491隻鯨類,有36間有鯨豚表演,在超過一半的場館裡,遊客可付費與海豚親密接觸。CCA在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到訪大陸其中14間場館進行調查,發現內地圈養鯨豚的環境非常惡劣。中國綠發會瀕危物種基金秘書長胡春梅指,在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白鯨和瓶鼻海豚被養在同一個維生系統的水池裡,但白鯨和瓶鼻海豚在野外的生活環境卻相距甚遠﹔而在另一個場館杭州極地海洋公園,三隻里氏海豚被網「兜著」,以致不能游動。當問及原因時,竟得到不同的回覆,有一個工作人員說海豚患上感冒,另一個則表示不用網的話,海豚吃飽後會嘔吐。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該三隻海豚只能逗留在水面,其中一隻更打轉讓腹部朝上,感覺像頻死的動物。胡又稱在調查中看到的海豚表演項目,像白鯨跳躍等,都不是牠們在野外的自然行為,而且表演全無教育意義。CCA的調查亦發現長隆集團於珠海橫琴的海洋王國引進了7隻虎鯨,但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網上資料庫顯示,中國只進口了2隻虎鯨,所以CCA懷疑事件可能已違反CITES的相關條例。

美國動物福利協會(AWI) 的鯨豚專家Naomi Rose在記者會上解釋,某些動物完全不適合在圈養環境中居住,對鯨豚動物這種高智慧的生物來說,人工圈養環境完全不能滿足生活所需。在自然環境裡,鯨豚每天游動距離由40至150公里,速度由每小時5至30公里不等,而下潛深度可達300米,但大陸所有海洋公園裡水池的平均水深為6米,濶15米,長20米,空間嚴重不足。她又提出圈養環境缺乏豐富性,鯨豚無法做出自然的行為,會影響鯨豚身心健康,例如虎鯨在圈養環境中會因為沉悶和焦躁而咬鐵欄和石屎水池,令牠們的牙齒磨損造成牙髓外露,嚴重更會導致細菌或病毒感染,影響健康。相反,大部分野外虎鯨的牙齒到年老也完好無缺。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說,他們進行了一個針對台灣旅遊業的調查,發現得到認證的前十旅行業者所推出的旅遊項品中,有多達263項是到各地海洋公園參觀,目的地包括中、港、台、日本和韓國等地。但亞洲以外地區關於「海豚」的旅行團,則多為賞鯨、觀豚等生態旅遊。她呼籲亞洲地區的市民需要提高動保意識,不論在本地或到外地旅遊,都不要光顧海洋公園觀賞動物表演。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香港海洋公園過去曾在野外引進超過150隻鯨豚,包括現時爭議非常大的虎鯨。今天,全球反對圈養鯨豚已成為趨勢,但現時香港海洋公園的工作卻是負面教材。另外,海洋公園客源主要為遊客,而大陸及台灣的遊客佔大多數,因此要解決香港海洋公園的圈養問題,必須先提高大陸和台灣遊客的動保意識。

12278065_10153263383687544_446793112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