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專訊】很多動物機構場地爆滿,義工想覓地建場也極不容易,然而本土研究社日前發表的研究卻發現,有人假借申請「臨時動物寄養所」規劃許可名義,將農地變成放置物資器材等的棕地,並非營運動物寄養所。報告指近年城規會接獲成為「臨時動物寄養所」規劃申請急增至每年逾30宗,當中9成獲批准,但分析2019年至2023年獲批的60個臨時動物寄養所個案,多達31個並沒有營運動物寄養所,部分丟空,甚至成為放置器材、泥頭、玻璃金屬、汽車等棕地。
本土研究社發表題為「十室狗空:香港動物寄養所用地問題研究」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城規會在新界接獲的「臨時動物寄養所」規劃申請急增,由 2015 年的5宗升至近年每年逾30宗,當中9成獲批准,大部分申請地點均在「農業」用途地帶,集中在元朗錦田北。
研究員全面全面檢視近10年的規劃申請,翻查規劃文件、衛星圖、航拍圖及實地考察,發現2019年至2023年獲批並現時仍為有效的60個「臨時寄養所」規劃許可中,多達31個疑似非營運狀態,佔地逾 42,000平方米,相當於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申請文件顯示這些土地原計劃可收容976隻狗和22隻貓,但卻沒有實質營運,等如接近1000隻流浪動物容納量頓成「假供應」。
本土研究社通過衛星圖片及實地考察,發現有些獲批臨時動物寄養所的土地,沒有構築物,有些則擺放大量如建築材料、泥頭車、車輛等,也有的是獲批動物寄養所用途後,又改為申請棕地作業用途。研究發現,60宗獲批申請中,真正營運的動物寄養所僅19個,疑似非營運的則有31個,另有10個無從判斷有否營運。
扮營運動物寄養所 真破壞農地
研究報告指,臨時動物寄養所申請通常伴隨著填土申請,能永久破壞農地,若申請獲批後該等動物寄養所只有填土而沒有營運,則凸顯這些申請獲批,事實上加速了農地破壞及棕地擴散。報告又指,這類假營運個案申請,多是「農業」用途地帶發生,反映不是獨立事件,而是傾向發生在「農業」地帶上的現象,潛在對農地構成嚴重威脅。
研究員更發現有些申請人並非義工或動物機構,而是建築或工程承辦商,更有個案是同一申請人申請作貨倉、露天儲貨等棕地作業被拒後,改申請作動物寄養所。亦公司在申請作動物寄養所獲批後,短期內申請作棕地作業用途等。
部分申請人為建築工程公司
另一可疑之處,是在錦田北的疑似非營運動物寄養所個案,有多達13個均是相連,令人質疑只是將這些土地成為棕地的延伸部分,方便進行違規棕地作業活動。研究報告指,有5間申請公司為工程公司,包括好時聯盈金屬工程有限公司、雄俊工程有限公司、雋昇工程有限公司、金寶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與創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這些公司的業務明顯與動物寄養無關,質疑城規會有否審視過申請人背景。
研究報告認為,有人以動物寄養所申請「過冷河」,因為一般農地要改作棕地申請十分困難,但獲批動物寄養所後,再改申請為棕地,便容易得多。
動物寄養所變成棕地申請「過冷河」安排
研究員又發現這類「過冷河」申請,或與政府放寬棕地審批標準有關,例如逢吉鄉一些地方在2023年4月改劃為城規會指引13G「擬作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第2地區」,即「如果政府部門沒
負面意見」等,棕地申請將會獲得最長3年的臨時規劃許可。在這安排實施後,一些個案放棄動物寄養所申請,改為申請露天貯物用途。「這些工程公司即使獲得動物寄養所的許可時,相關限制還未被解除。在限制解除後,這些工程公司旋即轉為申請其他棕地用途,進一步印證他們的真正企圖,而當初申請動物寄養所可能只是他們認為這是少有獲得批准的渠道,進而申請,但卻沒有營運動物寄養所的意願。」
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
- 提升城規會審批質素,位於棕地範圍內或附近的臨時動物寄養所申請,審批態度應是「宜緊不宜鬆」。包括詳細審查申請人背景,對相連的臨時動物寄養所申請,或位處棕地附近的臨時動物寄養所申請,採取同樣的謹慎態度;對短期內曾牽涉不同土地用途種類的規劃申請加緊審查。
- 針對位處新界「農業」地帶的規劃申請,城規會應立即停止2022年中起實施的精簡審議程序,以防有問題個案因捆綁通過而被「走漏眼」。
- 加強規劃署監察及執法水準,包括批出規劃許可後,監察申請人有否按承諾行事,並設置黑名單禁止短期內再提出規劃申請;在牽涉違例發展之地點,在土地未在真正意義上回復原狀前,禁止任何新規劃申請。
- 城規會及規劃署應應撤回 2023 年中修改的規劃指引編號 13G 的決定,尤其是放寬曾批准動物寄養所之地方上的其他棕地作業規劃申請。
- 利用現有政策框架,善用荒廢鄉村學校及空置政府土地容納新動物寄養所,以紓緩真正欲營運動物寄養所者遇到的困難。【十室狗空:香港動物寄養所用地問題研究】報告全文
https://shorturl.at/biG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