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天水圍馬路狂奔的鴕鳥 獲阿棍屋領養

114

【動物專訊】去年有一隻鴯鶓(澳洲鴕鳥)曾兩度在元朗及天水圍馬路上奔跑,令大眾印象深刻及嘖嘖稱奇。這隻鴯鶓獲救後,他被往漁護署,但卻沒人認領,一直在漁護署上水動物管理中心居住了8個月,他最近終於有了新居,終於獲得非牟利動物機構阿棍屋領養了。阿棍屋Ivy表示,這鴯鶓改名為「Miu Miu」,借他品種諧音「鶓鶓」為名。Ivy表示,Miu Miu性格溫馴,又會像貓一樣在放鬆和開心時發出「咕咕」的煲水聲。

鴯鶓是澳洲原生動物,身高約1.5至2米,是現存世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鴕鳥,他們無法飛行,但奔跑速度可高達時速80公里。據知,天水圍青晉農場養了3隻鴯鶓,在去年4月曾走失,後來3隻鴯鶓均返回農場內,但去年5月再有鴯鶓在天水圍馬路奔跑,走至濕地公園,十分驚險,最終該鴯鶓獲救起,卻沒有人認領,於是交由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照顧。

Miu Miu在漁護署居住了8個月後,並由獸醫觀察其生活情況,經嚴謹評估後,今年2月左右,正式由漁護署交給阿棍屋照顧,現居於阿棍屋位於錦田的場地中。

阿棍屋創辦人Ivy表示,去年收到許多市民求助,說有鴯鶓在馬路上奔跑,當她得知該鴯鶓被帶到漁護署時,便一直跟漁護署溝通,了解其去向。「我們一直跟漁護署溝通,了解他的生活狀況和性格,後來獸醫評估認為沒問題,問我們會否可接收他,我覺得他是一班熱心市民想拯救的,我們有空間可以接收他。」

為了讓鴯鶓在一個較好的環境生活,阿棍屋需要符合漁護署提出的多項條件,包括四周的圍牆需達兩米高,亦需要讓他有足夠的棲息空間。Ivy說:「漁護署有許多規定,包括有室內和室外環境均有足夠的空間,還要有空氣流通的空間,不是密封式地方,最小要有1000呎空間,並且讓他可以每日有兩至3小時自由活動時間。圍欄高度也有限制,必須不少於兩米。不能夠全是石屎地,要有草地和泥地。」

當她和義工首次接觸Miu Miu,發現他原來十分友善,沒有攻擊性,有時會好奇地輕輕啄人的手,記者採訪當日,Miu Miu亦以為記者有食物,也用嘴輕輕啄記者𢭃玩。在Miu Miu 感到輕鬆和快樂時,他會發出像貓般的煲水聲,還可以任人接近和摸。阿棍屋又放了兩個球讓Miu Miu玩,而Miu Miu每日最喜歡的活動,除了是散步和吃東西,就是享受梳毛的時間。

Ivy表示,鴯鶓是雜食性動物,但Miu Miu則比較偏食,平時只吃雞料和蘋果,在眾多生果中,他對蘋果是情有獨鍾。

阿棍屋表示,稍後將會開放讓市民探望Miu Miu,但Ivy坦言不鼓勵市民去養這些野生動物,「我相信他不是屬於香港原生動物,而是不知如何由外地運進入,可能是用了不合法的方式。有很多動物其實都不適宜在香港養,好像鴯鶓是適合在大自然大草原的環境生活。」

她又說:「不明白為什麼要帶他來香港,如果想養動物,香港有很多唐狗唐貓可以領養,為何要將不適合香港照顧的動物帶來香港?這樣不等如你錫他,反而是害了他。」

據估計,Miu Miu品種鴯鶓是原居澳洲的鴕鳥,疑被人走私到香港這陌生地方的動物,亦有估計他是被本地繁殖。

相關報道:
鴕鳥出走記 流浮山漫遊兩天被捉回
鴯鶓日前疾走天水圍馬路 漁護署捉走無人認領

去年在天水圍馬路奔跑的鴯鶓,現在已由阿棍屋領養。右為阿棍屋創辦人Ivy。
去年在天水圍馬路奔跑的鴯鶓,現在已由阿棍屋領養。右為阿棍屋創辦人Ivy。
Ivy去年得知鴯鶓由漁護署接走後,便一直聯絡漁護署了解鴯鶓的情況。
Ivy去年得知鴯鶓由漁護署接走後,便一直聯絡漁護署了解鴯鶓的情況。
Ivy表示,相信這鴯鶓是循非法途徑走私來港,呼籲市民不要將非香港原生動物帶來飼養。
Ivy表示,相信這鴯鶓是循非法途徑走私來港,呼籲市民不要將非香港原生動物帶來飼養。
鴯鶓現時改名為Miu Miu。
鴯鶓現時改名為Miu Miu。
Miu Miu每日要散步數次。
Miu Miu每日要散步數次。
Miu Miu每日要散步數次。
Miu Miu每日要散步數次。
阿棍屋為鴯鶓設置了一個大籠。
阿棍屋為鴯鶓設置了一個大籠。
鴯鶓平時吃雞料和生果。
鴯鶓平時吃雞料和生果。
Ivy餵鴯鶓吃蘋果。
Ivy餵鴯鶓吃蘋果。
鴯鶓去年在天水圍馬路奔跑。
鴯鶓去年在天水圍馬路奔跑。
鴯鶓去年在馬路上與汽車擦身而過,十分驚險。
鴯鶓去年在馬路上與汽車擦身而過,十分驚險。
鴯鶓去年從農場走失,在天水圍四處跑動。
鴯鶓去年從農場走失,在天水圍四處跑動。
鴯鶓去年從農場走失,在天水圍四處跑動。
鴯鶓去年從農場走失,在天水圍四處跑動。
警員去年協助捕捉走失的鴯鶓。
警員去年協助捕捉走失的鴯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