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24歲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突離世 動保機構:困養注定的悲劇

149

【動物專訊】海洋公園昨晚(5月25日)公布園內24歲雌性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Rita於當日下午離世,指Rita在上周五(5月23日)開始疲倦、食欲不振等情況,並在昨日下午惡化而不幸病逝。公園已完成初步解剖工作,將進一步化驗確定死因。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則指Rita早死的悲劇早已注定,形容Rita被困養下被迫過著單調壓抑的日子,被剝奪心智、社交需求和對環境的自由探索,成為滿足入場人士獵奇心態的展品。

Rita是在2012年由北非Friguia Park水族館搬遷到香港,被海洋公園視為動物大使,安置於海洋公園獸醫院旁邊的海洋哺乳動物繁育與研究中心。園方指Rita在上周五出現疲倦和食欲不振等情況,海洋公園獸醫為她進行抽血和全面檢查,惟Rita最終於周日下午離世。

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屬於「近危」物種,亦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沿岸海域,身長可達2.7米,體重可達230公斤。由於自然棲息地被人類破壞,加上過度捕魚等,均影響該海豚的生存。

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則在社交媒體專頁撰文,指Rita本可在海洋中生超過40年,現在24歲便離世,「被長期關押在小水缸的海豚來說,這樣的結局並非意外,而是早已注定的悲劇。」PETA指,Rita本應可在海洋中與過百隻同伴穿梭嬉戲,自由探索海洋,卻被人類關起來作展品,被迫過著單調壓抑的日子。「她無法深潛,只能在狹小的水池中無休止地繞圈游動;無法選擇自己的夥伴,只能被迫接受人類安排的生活節奏。她的心智、社交需求、對環境的敏感和探索欲​——一切都被剝奪,只為了滿足買票入場人士的獵奇心態。」

PETA強調,海洋公園聲稱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育」,但真正的保育,是保護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而不是把他們抓來關在人工環境供人觀賞。把這些動物關在狹小的水缸,再展示給孩子告訴他們要尊重生命,沒有甚麼較這樣的做法更加虛偽。

「Rita的死,讓我們再一次認清這個現實:水族館不是庇護所,是牢籠;海洋公園不是保育者,只是偽善的娛樂提供者。如果你真的喜歡和關心動物,請拒絕這些利用動物來賺取利潤的場所。願我們不再需要為了娛樂,把海洋的孩子困在牆內。願世間再無海豚經歷Rita的悲劇。」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