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植物公園9猴子兩日內死亡 證實為類鼻疽菌感染

41

【動物專訊】香港動植物公園在10月13日至14日合共有9隻不同品種猴子死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及康文署、漁護署、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代表今日在記者會表示,初步檢測結果相信涉及類鼻疽菌感染。楊潤雄指,香港動植物公園曾在10月初進行翻土工程,猴子中招有可能與該翻土工程有關。

事緣香港動植物公園於10月13日發生8隻猴子死亡事件,包括3隻棉頂狨猴、3隻白面僧面猴、1隻白臀長尾猴和1隻松鼠猴,當中棉頂狨猴屬於極危,瀕臨絕種邊緣。並有兩隻猴子反應及食慾異常,包括一隻白面僧面猴及一隻白臀長尾猴,當中白面僧面猴於10月14日早上離世,令死亡數字增至9隻。現時身體欠佳的白臀長尾猴情況好轉,仍在隔離觀察當中。

楊潤雄指,經有關部門解剖,病理學診斷和化驗,發現有關猴子的器官組織有大量類鼻疽伯克氏菌,經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如食物中毒或其他病毒,確定有關猴子是感染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敗血病。香港動植物公園十月初曾因應進行翻土工程,期間員工穿着的鞋子有可能沾污受污染泥土,被猴子接觸。因猴子發病時間吻合,初步判斷猴子死亡事件或與附近的翻土工程有關。香港動植物公園已進行全面消毒,及安排員工進行測試,有關結果呈陰性。

漁護署助理署長(檢驗及檢疫)薛漢宗表示,就9隻猴子死亡事件,曾就樣本進行多項化驗,包括甲型流感、猴痘、新冠病毒、鈎端螺旋體、農藥、老鼠藥等,但都呈陰性,其後解剖檢驗發現死去猴子的肝臟和脾臟有異常變化,當中脾臟有大量類鼻疽伯克氏菌,初步判斷該9隻猴子是因類鼻疽引致的敗血病而死亡。

薛漢宗又表示,類鼻疽在亞熱帶地區很常見,一般藏在泥土和水中,過去香港動物也有個零星感染個案,而猴子特別容易感染類鼻疽,靈長類動物一般潛伏期為一星期,估計感染病菌的時間是5至7日前。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表示,今次是單一動物傳染病事件,對市民影響很低,指2024年截至10月16日,總共有19宗人類感染個案,和2023年的17宗相若,亦沒有任何個案與公園園區接觸有關。

他又強調,類鼻疽在人傳人也非常罕見,一般是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亦不會出現動物傳人。

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在事件後呼籲香港動植物公園停止圈養動物,形容要確保這些動物的福祉並且防止人畜共通疾病傳播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將他們關在非自然的環境中,轉而致力保護他們的天然棲息地。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