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362

上水坑頭村四狗連橫毒死 今早屋外突現老鼠藥

【動物專訊】上水坑頭村發生連橫毒狗事件,相鄰的幾間屋,住地下的四隻小狗在短短幾星期內先後被毒死,其中圓圓更是短短兩小時即斃命,嘔吐物甚至腐蝕了牠的嘴角,但報警後警方仍拒立案處理。在牠們的主人要求還小狗公道之際,今晨其中一間屋的閘外,突然出現老鼠藥。受害者圓圓與歡歡的主人嘉瑜指,懷疑有人是為了部署爆竊而先毒死地下單位的小狗。

遇害的四小狗來自相鄰的三間屋,其中歡歡和圓圓同住一間,西西和心心分別是另外兩間屋地下居住,心心和歡歡更是同母異父的姐弟。另外,山上也有兩隻流浪狗最近不知所蹤,令人擔心也同樣被毒死。

最先死的是歡歡,嘉瑜對本報稱,9月中時歡歡突然生病,不斷疴嘔,嘔出一些黃白色的液體,幾日後便離世。當時嘉瑜和家人以為牠是食錯東西,但未幾,在9月23日,對面屋林生所養的西西也出現疴嘔症狀,數日後便在診所中死去,林生說:「牠朝早5點幾出了去玩,返來便嘔,又郁動不到。」

歡歡
歡歡

想不到慘劇陸續來,10月2日輪到另一間屋的心心中招。心心是歡歡的同母異父姐姐,其中主人朱太說:「第一日疴嘔以為是腸胃炎,但吃藥後都沒有好轉,更嘔到站不起身,沒多久診所打來說牠已死了。」

心心
心心

而到10月9日,與歡歡同住一屋的圓圓成為最後的受害者,嘉瑜翻看閉路電視,發現當日下午5時圓圓走到屋子的角落位置,幾分鐘後返出來便突然不斷嘔,痛苦了兩小時便死去,連嘴角都被嘔吐物腐蝕掉。

圓圓
圓圓

該屋本來是歡歡、圓圓和八八三隻狗一同開心生活,八八和圓圓是兩姐妹,結果只餘下八八,現在還經常想四處找圓圓和歡歡。嘉瑜的家人則帶來另一隻小狗陪八八。

連橫毒狗事件很大機會是人為,但警方並不受理。朱太對本報稱,早幾日發現一名帶電單車頭盔的男子在屋外窺看,當她質問對方什麼事時,對方竟反問她這裡是幾號門牌,然後逕自離開。嘉瑜則指兩年前歡歡試過突然大病,幾日後隔離屋便出現爆竊事件,懷疑今次毒狗也可能是部署爆竊。

嘉瑜和朱太都感到憤怒和心痛,在村內餵狗的義工Robinson亦希望能夠盡快抓到兇手,還小狗們公道。Robinson今日表示,今早在其中一間屋外發現老鼠藥,懷疑是有人想繼續毒狗。

今早屋外發現離奇出現的老鼠藥。
今早屋外發現離奇出現的老鼠藥。
發生連橫毒狗事件的幾間屋,住戶表明會加裝更多閉路電視阻嚇毒狗者。
發生連橫毒狗事件的幾間屋,住戶表明會加裝更多閉路電視阻嚇毒狗者。

狠心火炭燒臘店棄狗 狗狗店外悲鳴急尋家

可憐的bobby被主人遺棄,狠心主人更說會叫漁護署。 本報記者攝
可憐的bobby被主人遺棄,狠心主人更說會叫漁護署。 本報記者攝
可憐的bobby被主人遺棄,狠心主人更說會叫漁護署。
本報記者攝
1
小狗bobby平日只能在隔離的馮小姐身上才可找到點愛與關懷。

4《動物專訊》火炭一間位於工廈經營的燒臘店,本來養了一隻黑唐狗Bobby,惟該店最近收到管理處投訴,指有人指Bobby的大小二便會影響環境衛生。狠心燒臘店即決定遺棄Bobby,更打算將Bobby送往漁護署,幸平日照顧開Bobby的馮小姐知道,立即承諾會照顧bobby及替他找領養,才逃過此劫,現亦需急替Bobby尋找願意給他一個家的主人。

本報於兩個月前曾收到讀者投訴,指一隻在火炭工廈居住的黑唐狗Bobby疑遭虐待,因當時Bobby走進鐵閘內睡覺,但閘內卻沒有水及糧食,有好心人擔心小狗是遭虐待。及後,本報記者曾到場求證,證實實為一場誤會,該狗狗本來由燒臘店飼養,惟該店卻懶於照顧,平日由在附近燈飾店的好心姨姨馮小姐照顧。

Bobby是一隻兩歲的倉狗,馮小姐是最照顧Bobby的人,是主人隔離單位的負責人。她當時已曾表示,bobby的主人不太懂得照顧他,即使狗狗有病也不看醫生,馮小姐於心不忍,遂主動照顧bobby。間中會帶牠洗澡、有病會病牠看醫生,每日亦會帶bobby落街。而Bobby慣了鑽鐵閘,更當工廈走廊是牠的大屋,他晚上時也愛鑽入鐵閘內睡覺。

惟本報記者最近從網上論壇卻見到一張火炭燒臘店棄狗的告示,寫著急尋找領養或暫養,經求證後,該小黑狗果然是Bobby!馮小姐證實,火炭燒蠟鋪的負責人指最近收到管理處投訴,指有人質疑BOBBY四周大小便弄污地方,燒蠟店逐決定棄養,又說會拿去漁護署。馮小姐坦言,在遺棄Bobby前,該店更曾著馮小姐將bobby棄於山邊,馮斷言拒斷。

 

Bobby向來都沒有其原來的主人愛鍚,即使生病,其主人亦不帶他看醫生,全身沾滿油污,亦不會帶他洗澡。幸馮小姐照顧Bobby,bobby才能從人類中感受愛。其主人決定棄養,亦立即不準bobby再進入燒臘店內,Bobby只能可憐地悲嗚,他不明白其主人為何突然不再愛他。現時馮小姐每日早上仍會帶BOBBY去街街及解決去大小二便,並找到街坊朋友中午照顧BOBBY,Bobby暫時只可走在其鋪及在走廊中活動。現急需尋找領養。如有意領養,必須家訪。

協助尋找領養的KATHY表示,現已找到一位朋友在沙田的暫託,她們會先將BOBBY帶離這環境,離開這惡劣環境。

 

歡迎轉載

#香港動物報 #火炭狗狗 #慘 #被遺棄

《博客來稿》東區騎呢之最狗公園 (文:樂活鰂魚涌)

原以為鰂魚涌狗公園的規劃已夠差,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筆者今日到城規會抗議政府盲搶地後,同街坊傾開區內規劃,對方直指廉政公署總部海邊的狗公園規劃奇差,地方偏僻不止,就連公園的設計亦不理想。

廉政公署原址前身為渣草道足球場, 總部落成後,餘下海邊的民康街遊樂場,據街坊表示,北角碼頭的狗公園關閉後,民康街遊樂場就成為了狗公園。

街坊續稱,無論由北角或是鰂魚涌前往,民康街的狗公園位置遠離民居,加上公園原先是供市民休憩,設計上對狗隻來講不見得友善,隨手可數的例子有:

  1. 公園部份地面鋪有地磚,容易令小狗拗柴;

    unnamed-1

  2. 中間的花槽,會令狗隻輕易撞牆受傷;
  3. 花槽上的水喉,由於沒有指示,不知是否開放供市民使用。
    unnamed-2

所以街坊即使要放狗,也只會行下屋企附近就算,不會特意前往民康街。

筆者多次跑步路經廉署,也不知海邊的公園仔係狗公園,因為公園入口以一道欄杆為閘,加上沒有指示,還以為不作開放,即使坐82X 偶爾看到有人放狗,會以為是街坊偷偷入內。

unnamed-3 unnamed

公園的另一出口,是廉署的消防通道,那裡同樣沒有指示說明是狗公園的入口。 今次若不是街坊帶路,便一直白白錯過這個食之無味的雞肋狗公園。

unnamed-4

這個狗公園,在文件上的確是補償了北角碼頭狗公園的消失,但小市民能否真正受惠,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三分一兩棲動物面臨絕種威脅 生物學家倡管制動物貿易

網上圖片

【動物專訊】近年香港多了人喜愛飼養兩棲及爬蟲類動物,但其實近二十年全球兩棲動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約三分一種類面臨絕種威脅。有生物學家昨日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近年令大量兩棲動物死亡的壺菌感染,很大程度是因為兩棲動物貿易,例如帶有真菌而沒生病的亞洲蠑螈,可以令到歐洲蠑螈出現致命疫情,他呼籲國家管制兩棲動物跨國貿易,禁止非原生物種進口。

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董事會主席楊嘉文對本報表示,香港暫未見有大量兩棲動物因真菌感染而死亡的情況,但指香港的兩棲動物同樣受到人為威脅而數量減少,例如盧文氏樹蛙的棲息地便因為興建新機場受破壞,而他亦知道引水道也會令兩棲動物被沖下而去無法返回棲息地。

現時全球至少32%的兩棲動物種類,在近年面對嚴重的絕種威脅,自1980年至今已經有超過200個種類滅絕,其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致命的壺菌感染,估計大約287種兩棲動物受到這病菌影響。

早前已有研究指,兩棲動物的疫情,與人為有關,因為環境污染、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令到牠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衛報》早前便曾引述科學家研究指,因為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及真菌疫症,歐洲一半的青蛙、蟾蜍及水螈將在40年內滅絕。

生物學家 Joseph (Joe) R. Mendelson III日前便在《紐約時報》撰文,便指出兩棲動物都受到這種真菌威脅,其中一個主因,是跨國的兩棲動物貿易,並批評美國沒有積極措施去管制這些貿易。

Mendelson解釋,這類貿易會令到受感染的兩棲動物將真菌帶到其他地方,並對該地方的野生物種造成致命感染,他舉例說,受歡迎的寵物亞洲蠑螈,本身可以帶有這些真菌而沒有生病,但牠們身上的真菌,卻可以令到歐洲的蠑螈大量死亡。

他認為,國際間的動物貿易,已經令兩棲物種受到威脅,政府應該禁止進口非原生物種。

《紐約時報》文章見:http://www.nytimes.com/2016/10/10/opinion/a-frog-dies-in-atlanta-and-a-world-vanishes-with-it.html?_r=0

兔兔的第一位狗朋友

不同的動物都可以當好朋友,就算是狗狗與兔兔也可成為朋友。性格活潑開朗的兔兔Snowrabi,她的主人最近帶她認識了第一位朋友,她就是西摩狗狗摩利Mori。雖然兔兔與狗狗不同品種,但兩隻同樣擁有一身白披毛的朋友相遇,似是惺惺相惜般,狗兔最終成為了朋友。

Snowrabi主人表示,Mori與兔兔已是第二次見面,他們均看似很喜歡對方。Mori更不斷聞聞兔兔,而兔兔亦沒有顯得驚慌,當雙方熟悉了對方存在後,兔兔便在一角睡覺。

Snowrabi主人提醒大家,兔兔是很細膽的,亦甚至到戶外結交朋友,而是次能與狗狗當朋友,全因狗狗美麗兼有禮,全程都沒有吠兔兔。當兔兔與狗狗分別時,snowrabi的主人更摸到兔兔有一臉狗口水呢。

14593676_10154621787926934_2085627696_n 14642951_10154621788216934_1663977031_n 14625414_10154621788496934_1182402455_n 14657701_10154621788976934_1880890079_n 14642840_10154621789416934_2005557404_n 14593582_10154621788761934_306883379_n 14625307_10154621789831934_929407130_n

南大西洋鯨魚保護區方案本月闖關 綠色和平提聯署促各國支持

【動物專訊】南大西洋現時就如鯨魚地獄般,濫捕、非法捕獵鯨魚的情況猖獗,巴西在1998年提出設立南大西洋鯨魚保護區,花了18年都未能成功取得國際捕鯨委員會的75%成員國門檻。今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南非和加彭再次闖關,綠色和平亦發起聯署活動,提交88個成員國,希望以國際民意爭取多個態度遊離的國家支持方案。若方案通過,至少可以保護到51種魚和海豚。

有關保護區建議有一系列保育行動,包括評估鯨魚的現況和分布;增加鯨魚的數量;推動聯合科研;通過教育等提升保育鯨魚的意識等。

根據綠色和平的網站,上世紀近300萬條鯨魚被殺,巴西在1998年爭取設立鯨魚保護區,並已立法禁止在巴西水域內捕獵鯨魚和海豚。不過,巴西爭取其他國家一同在南大西洋設立鯨魚保護區的議決,卻被其他國家阻撓,一直未能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議中達到75%的通過門檻,在2014年上會時只得69%支持,反對者包括日本和挪威政府。

今年多個國家再接再厲,在今年10月20至28日的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中,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南非和加彭將提交南大西洋鯨魚保護區的新修訂建議方案,若有關方案獲通過,可以保護至少51種鯨魚和海豚。

綠色和平為爭取未明確表態的成員國支持成立保護區,發起網上聯署,爭取以下國家支持,分別是:
安提瓜和巴布達、柬埔寨、科特迪瓦、加納、格林納達、幾內亞、基里巴斯、老撾、馬紹爾群島、蒙古、摩洛哥、瑙魯、尼加拉瓜、帕勞、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坦桑尼亞、圖瓦盧。

聯署網站見:bit.ly/2dJei8B

保護區範圍
保護區範圍

《情常在》社區動物的哀歌: 命苦的白手套

好天曬、落雨淋,吃的更是有一餐無一餐,還要在香港隨時面對著不同「害怕」動物的人類,避得一關時,或許又遇上漁護署來捕捉,在香港做社區動物,苦不堪言。命,從來不是控制在自己手中。白手套是一隻社區動物,是一隻約2、3歲的唐狗,他最近卻被義工發現其背部有嚴重的傷口,傷口大至見骨,內有大量烏蠅蟲,幸被義工救起及接受治療。

負責醫治白手套的非牟利獸醫診所,其公關ZOIE表示,白手套傷勢尚為嚴重,昨日入院後,獸醫已替他清洗傷口及去除烏蠅蟲,接下來將需接受手術。由於傷口頗大,預計他最少要住院兩星期才能出現。至於白手套的未來,由於該診所並沒有收留動物的中心,故也急需替白手套尋找領養或暫養,否則他即使痊癒後,又需再返回原居地,面對不同的生命威脅。zoie認為救助動物可以從源頭做起,協助他們進行捕捉絕育放回計劃。

該診所也在facebook呼籲大家多多支持及保護社區動物,亦替白手套打氣,「我們的社區動物,你們要好好好好勇敢生存下去。唉……見到白手套呢個樣,都鄧你痛呢,你的每一日是怎樣過?!白手套本來係一隻烏卒卒嘅靚村狗,可惜近年村民已大部分搬走,因為唔夠其他村狗搶食,經常挨餓,加上不斷生bb,身體越來越虛弱,早陣子烏蠅蟲入侵頸部傷口,傷口不斷擴大見骨。」

Zoe表示,如白仔受傷情況,經常見到社區動物發生類似的受傷情況,她呼籲不要遺棄動物,而動物有烏蠅蟲往往是因為爭地盤或爭女仔等而打交,造成傷口後被烏蠅蟲入侵。她呼籲若任何人士見到動物受傷,這傷口那麼大,請帶他們求醫,待他們痊癒後協助他領養。她亦呼籲愛護動物人士也給予曾受創傷狗狗一個機會,並說曾有經歷或曾受極大創傷的小狗,其實與一般狗狗無異,一樣可愛及愛護人類。

她表示,現時若義工帶流浪動物到該診所絕育是免費的,若有關人士希望協助不同動物個案,則可捐款至其醫療基金。

14509191_10154612254161934_157949271_n

南區寵物公園明開放 區分大狗細狗玩樂區

徐遠華FACEBOOK圖片

【動物專訊】位於黃竹坑鴨脷洲大橋橋底的黃竹坑涌尾寵物公園將於明天正式開放,開放時間暫定早上7時至晚上11時半,這個寵物公園分隔了兩個區域,讓大狗和細狗可以在分隔的區域內玩樂。民主黨區議員徐遠華解釋,這是因應市民的意見,讓不同狗隻也可以安心享用這公園。

徐遠華稱,南區過去沒有寵物公園,後來找了地方作臨時寵物公園,至於這個正式的寵物公園,由於地點剛好位於港鐵南港島線的走線地盤地點,故寵物公園也由港鐵負責興建。因為港鐵延誤工程,結果原定去年開放的寵物公園,遲了一年才開放。

港鐵興建的寵物公園,參考了康文署在其他地區的寵物公園,然而會在公園內分開大狗和細狗的玩樂區域。

公園位於黃竹坑鴨脷洲大橋橋底,鄰近逸港居,黃竹坑來的市民可以沿南朗山道熟食市場旁的香葉徑前往,香港仔來的市民則可以從逸港居觀海徑前往。

好消息!四種鯊魚列入受保護名單 魚翅將受進一步管制

香港護鯊會圖片

【動物專訊】保護鯊魚的運動有好消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7屆締約國大會以大比數通過將鐮狀真鯊及三種長尾鯊都列入附錄二,一年後執行,這代表對魚翅貿易的管制會加強。討論議案過程中,大部分國家都贊成,唯獨中國、日本等一些亞洲國家提出反對。

香港護鯊會在其facebook專頁中披露,這四種鯊魚的魚翅過去會被製成五羊翅、密骨翅,換言之,將來連同天九翅及春翅等來自12個鯊魚品種的魚翅,在進口時均受到更嚴謹的管制,需要從出口國得到可持續來源的證明,並要得到香港的許可證才能抵港。

在會議中,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國家大部分都支持議案,但中國、日本等代表卻發言反對。

香港護鯊會總幹事周婉蘋目前正在南非出席這次大會,他稱很高興議案獲大比數通過,香港涉及全球超過五成的魚翅貿易,要負更大的鯊魚保育責任,應反思是否繼續做魚翅貿易之都的角色。

今次議案涉及的4種鯊魚,因為魚翅貿易而被大量捕殺,數量下降了70%至99%,每年有高達390萬條長尾鯊被殺,而香港是進口魚翅量最多的地方,2014年就進口了5700噸魚翅。

182國未達全面禁止獅子貿易共識 容許捕獵者出口獅子戰利品

【動物專訊】聯合國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182個國家成員,未能就全面禁止獅子貿易達成共識,最終只禁止野生獅子的獅骨、獅牙與獅爪貿易,但並不規管困養獅子的身體部分貿易,亦沒有禁止捕獵運動出口獅子屍體戰利品。津巴布韋的代表更聲言,可以將捕獵獅子運動的收入,用作支付保育獅子的開支。

根據《衛報》報道,野生非洲獅子只餘下兩萬隻,每年約有1500頭獅子被獵殺,只為了作為獵人的戰利品。

近年亞洲增加了獅子骨的需求,以取代虎骨,結果單是南非在2008至2011年已經出口了超過11噸獅骨。

182個簽署CITES的國家,其代表未能就全面禁止獅子貿易達成共識,結果只禁止了獅骨、獅牙和獅爪貿易,而將獵殺得來的獅子戰利品,仍然可以合法出口,助長了捕殺獅子的活動。

被指熱衷於將野生動物賣給中國的津巴布韋,是其中一個強烈要求合法出口獅子的國家,其代表更指獅子會對牛隻及人們構成威脅,更指應透過捕獵獅子運動的收入,去補貼保育獅子的開支。

目前CITES大會提出了全面禁止穿山甲與非洲灰鸚鵡的貿易,亦繼續維持對象牙的貿易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