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413

英國牧羊犬特殊技能:找到遺失的足球

【動物專訊】小狗的能力可以很神奇。英國Glemsford有一隻邊境牧羊犬有一項特殊技能,就是能夠在當地一個大球場中「搜救」到藏於草叢、樹下、甚至地底的舊足球,這隻名為Maggie的牧羊犬至今已經找到約40個足球。兩狗主人Brace太太希望讓這些足球能與當年不小心遺失它們的主人重聚

不少部門會訓練邊境牧羊犬嗅出炸藥或毒品,牠的能力是擅長找尋目標東西。Maggie有個特殊能力,就是平時在街閒逛時,牠可以找到那些隱藏了的舊足球。牠會突然停下來,用鼻子不停向天上索,然後就可在樹木附近找到足球。

Brace太太說:「有時牠會在球場上四處奔跑,然後突然不見了,一會兒返來就帶著一個足球。

Brace太太說從來沒有訓練過Maggie去找足球,不知道牠為何這種能力。但這能力對於熱愛踢足球的兒童會是好消息,因為他們可以找回玩樂時遺失的足球。

為何小狗愛咀咀主人?

對於小狗來說,錫錫是愛的表達。主人們別讓小狗失望。 網上圖片
小狗和人類一樣,以吻表達愛意,主人就是他們最愛的人。 網上圖片
小狗和人類一樣,以吻表達愛意,主人就是他們最愛的人。
網上圖片

《動物專訊》你有沒有試過被家中的小狗熱吻,小狗更愛與主人咀對咀。為何牠們愛錫錫? 原來小狗與狼的習性相似,當小狗向母狗或成年的狗取食物時,小狗會去舔成狗的咀,以表達意願。當小狗為了取悅成狗,或牠喜歡的人類或狗狗時,也會以咀去錫錫來表達。

有研究表示,當小狗表示很服從,希望取悅對方時,便會努力的舔對方的咀,亦表達牠們對尊敬或愛錫的父母的情感。主人對於小狗來說,是牠最近的人,牠們亦會視對方如父母、親人,狗狗不懂人的語言,但卻會以行來及吻來表達。若小狗熱吻主人,主人拒絕牠時,小狗會感到很失望、傷心,故主人即使抗拒牠們的熱吻,也至少用手代替,以示友好及以免讓愛犬失望。

 

歡迎轉載

 

#香港動物報 #狗狗 #錫錫 #吻 #愛

誰殺了CECIL?

美國牙醫濫殺獅子,令人憤怒。 網上圖片

《博客來稿》動物公民@張婉雯

獅王CECIL之死令全世界悲憤莫名。這頭明星級雄獅竟死在一名蹩腳獵人手中,慘遭割頭剝皮。古人為求生而打獵尚屬合理——為求填肚的話,獵殺一頭野豬或野牛,還能多些肥肉少些風險。獵殺獅子完全是為滿足自已的英雄主義。靠殘殺其他生靈來證明自已的威風,這種人真正的自我形象只怕連屎坑爛屎中的蛆蟲也不如。

而其實除了CECIL,根據報道,津巴布韋Hwange公園內已有廿四隻被非法獵殺的獅子——全球的獅子還餘下多少啊,竟然有廿四隻死於獵人之手。可見這不單是某個喪心病狂的牙醫行為,而根本是一種現象,一種有錢人往落後地區炫武揚威的現象。用學術的話來說,就是資本主義地區對第三世界的剝削。

可不是嗎﹖以前是把販賣、虐待黑奴,如今沒有奴隸制了,便改為剝削第三世界國家的自然生態,花幾個臭錢,便可肆意砍伐森林,殺戮動物。過程中當然少不免僱用當地人作嚮導,作翻譯,於是第三世界的窮人和他們的孩子,所見證到,學到的,便是「有錢使得鬼推磨」。

製餅乾的棕櫚油,便宜的咖啡,名媛身上的皮草,豪宅牆上的虎頭與地上的熊皮……這些東西到底如何得來﹖中間經過多少雙染血的手﹖如今資訊發達,相信各位已時有所聞,不用我再多說。

獅王的雄姿如今已成為悲痛的回憶,而歷史的重複只反覆證實人類的愚昩。

 

歡迎廣傳

#香港動物報 #獅子 #張婉雯 #動物公民

#香港動物報 #獅子

團體周日西貢街站收意見 推人狗共融促放寬屋宇養狗

【動物專訊】網上群組「懇請政府重訂屋宇飼養犬隻條例聯盟」將來周日(8月2日)於西貢設街站,以問卷調查收集市民對放寬屋宇養狗安排,從而減少棄養,及增加狗隻被領養的機會。

街站於當天下午3時至6時在西貢碼頭對出海旁位置。該網上群組指,近日有公屋狗主因飽受房署職員勒令狗隻離開的壓力而傷害自己,房署和管理處嚴懲狗主的行為,成為了原本正常的居民演變成負面精神病患者的觸發點,更引來強烈社會分裂。

群組發言人表示,會將收集到的意見製成分析報告,並向政府部門呈交,希望能過透過政府修例及優化監管行動,減少市民的對立和磨擦,緩和紛爭和不愉快的事件出現。群組亦提倡「人狗可共融,給狗狗一個家」的訊息,希望透過正面的教育宣傳廣播,令狗主關注衛生及狗隻管理行為。

尼泊爾廟宇答應終止殘殺動物祭祀活動

【動物專訊】尼泊爾每五年一度的動物屠殺日終於可以結束,在Animal Welfare Network Nepal及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India的努力游說及施壓下,每五年搞大型慶典活動殺死數十萬頭牛羊等動物的Gadhimai Temple Trust終答應永久取消殺動物環節,並呼籲印度教信徒不要帶動物來慶典。

這個殘殺動物的活動每五年舉行一次,已經延續了265年,牛羊雞等動物在空地上集體被人殘忍打死的恐怖場面廣為世界所知。多個愛護動物團體一直努力爭取取消這項活動,至少也要減少犧牲的數目。

HSI/India成員Gauri Maulekhi形容,這是救了無數動物生命的巨大勝利,他們滿意廟方的決定,他們亦會花三年半的時間教育信徒不要再犧牲動物來祭祀。

AWNN創會會員Manoj Gautam亦讚揚廟方的決定,希望廟方繼續支持他們在保護尼泊爾動物的努力。

去年這兩個會合作下,成功讓印度最高法院頒令禁止印度輸出動物到尼泊爾,令到尼泊爾去年的大屠殺數字比2009年減少七成,並至少救出2500頭被偷運到尼泊爾的動物。

Gadhimai Temple Trust主席Ram Chandra Shah在聲明中表示,現在是時候改變古老傳統,以和平崇拜和慶祝來取代殺戮和暴力。他稱,會確保2019年的慶典再不會有血腥,並會是慶祝生命的時刻。

為何小狗喜歡發出吱吱聲的公仔?

【動物專訊】大家有否發現,狗隻像天生就喜歡玩公仔,尤其是咬下去會發出吱吱聲的公仔,更是狗隻最寵愛的玩具。為何狗隻會喜歡會吱吱聲的公仔?有理論就認為,這和狗隻本身的獵食本能有關。

發出吱吱聲的公仔對狗來說是很受歡迎的禮物,雖然狗主未必會喜歡,但毫無疑問,大部分狗隻都喜歡吱吱聲的公仔,特別是賣相像真實的獵物那種。能夠抓住隻膠老鼠,叼到其他地方,過程中伴隨著吱吱聲,對狗隻而言是十分吸引的事。

其中一個理論認為,狗隻喜歡會發出吱吱聲的公仔,是因為吱吱聲本身。在大自然,一隻受了傷的獵物會發出相似的吱吱聲和喊叫聲,這些聲音反映出牠的狀況。狗隻有強烈的自然獵食本能,會將公仔的吱吱聲視為老鼠、雀鳥或其他小型獵物的最後叫聲。那些由膠製造出來的聲音,能夠讓狗感到滿足。

也有些人認為狗隻喜歡吱吱聲公仔,和喜歡其他公仔沒兩樣,他們都是滿足本能的咬的習慣,以及讓牠能專注於一件事。狗隻喜歡吱吱聲公仔只是因為它比其他公仔更能與狗互動。當狗隻咬落一個膠骨,而膠骨發出吱吱聲,會令狗與該公仔建立了一個愉快的因果關係,即咬下去就會有吱吱聲反應。

一些寵物專家認為,大型狗隻未必太喜歡典型的吱吱聲公仔,他們可能會咬得更大力,結果損壞了公仔,不能發出吱吱聲。相反,小型狗仔會玩得比較溫柔,所以和吱吱聲公仔會相處得更好。

很多狗都喜歡咬公仔,特別是那些會給予狗仔反應的公仔,所以買膠公仔會好過買絨布公仔。很多狗都喜歡帶這些公仔到室外玩,絨布公仔會很快沾滿泥巴,而膠公仔則較易清洗。不過,在狗仔不斷咬之下,沒有公仔可以絕對安全,狗主見到膠公仔被破壞得體無完膚時,便要更換公仔了。

其實吱吱聲的狗公仔可以讓狗覺得像有隻虛擬狗伴般,在狗時會有互動,牠會為此興奮的跳來跳去,又會角色扮演,以為「假狗」在逃避他的追捕。

參考文章見:http://www.wisegeek.org/why-do-dogs-like-squeaky-toys.htm

IMG_4959

狗隻闖屯門公路被撞 騎警曾嘗試護航

網民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動物專訊】今早有市民在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看到有黃色狗隻在公路上跑,有兩架警方電單車在旁「護送」,但有市民目擊該狗隻突然跑出公路慢線,最後懷疑被一輛巴士撞倒,有說法指牠已被撞死。

有網民則指,較早前在兆康站近彩輝花園斜路上,看見一隻中型黃色唐狗不停跟隨在一名穿藍色T恤的男人身後,而該男人不斷嚇退唐狗,唐狗有幾次被嚇得走出馬路,未知是否在今次遇意外的唐狗。

網民圖片
網民圖片
網民圖片
網民圖片

這次已不是第一次有狗隻走出屯門公路,去年11月一隻黑色唐狗走入屯門公路並被輾傷腿,幸好有好心人唐先生停車冒險救走牠,牠就是已獲唐先生領養的芝麻糊。有網民指,自從屯門公路擴闊後,深井附近經常有狗隻不小心走進公路,認為這情況對狗隻和司機都危險,要向路政署反映。

 

西班牙小鎮公投確認貓狗「居民」身分 需活得有尊嚴

網上圖片,攝影者:Jean-Sebastien Chouinard

【動物專訊】西班牙一個居住了三百人的小鎮Trigueros del Valle日前進行了公投,通過了確認該鎮的貓狗作為「非人類居民」的權利,讓牠們受到特別的保護。這是該國首次有地方政府確認貓狗與人類一樣,都是這地方生活的居民,需要有尊嚴的生活。而非人類自以為高人一等。

該公投的聲明是要令狗和貓生活得有尊嚴,不但防止這些動物被人類殘酷對待,亦會令到鎮政府要對被遺棄的貓狗負責。

這次議案獲全票贊成通過,內容包括「所有居民生而平等,並擁有存在的相同權益」、「居民不管是否為人類,都應被尊重。」該鎮同時禁止進行鬥牛活動。

鎮長Pedro Pérez Espinosa稱:「貓狗與我們已經生活了超過一千年。作為鎮長,我不能只代表人類居民,也要代表其他的居民。」

爭取動物權利的社運人士Mercedes Cano形容這事情十分重要,就像歷史上宣示兒童的權利首次受到推舉一樣。

澳洲的座頭鯨舞蹈

攝自李海晴,版權由香港動物報所有

在澳洲的座頭鯨媽媽正在帶著小鯨在海中暢泳,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拍打著胸鰭尾鰭,表演著大海中最美的舞蹈給觀察牠們的人類看。

記者:泰臣

海中的歌唱家 座頭鯨

座頭鯨體型龐大,身長可達16米。其胸鰭是所有鯨豚動物中比例上最長,所以又名大翅鯨,大家可以長長的胸鰭辨認出牠們。座頭鯨分佈在全世界海洋的沿岸水域,而且擁有鯨豚動物中最長的遷徙路線,會在極地水域覓食,冬季則回到溫暖水域繁殖後代。雄性座頭鯨的歌聲亦令科學家大感興趣,每在地區的座頭鯨都有自己獨特的歌聲,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鯨歌的意思,但科學家普遍相信鯨歌的主要用途為求偶。

在19世紀至20世紀中的商業捕鯨年代,數以萬計的座頭鯨被捕殺,令全世界的座頭鯨數目大跌,逼使國際捕鯨委員會在1986年頒令,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禁所有商業捕鯨活動。至今,座頭鯨的數目雖然有回升的趨勢,結合不同地區的估計,全球大約有4萬條座頭鯨,但科學家相信仍低於1940年的水平,所以一旦禁捕令撤銷,座頭鯨將會再被大量捕殺,再次面臨巨大威脅。

5c3caec96b4d89963b7b2599422fc2f6
攝自李海晴,版權由香港動物報所有
85bbd5a3b99b1a6d655b00da4fe67d91
攝自李海晴,版權由香港動物報所有

香港出沒紀錄

2009年3月16日,一條約十米長的座頭鯨首次出現在香港,在南丫島與鴨脷洲一帶水域游弋,甚至游近赤柱半島。當時專家估計鯨魚可能因迷路誤闖香港水域,觀察後認為其健康良好,泳姿和呼吸也屬正常,並呼籲巿民不要一窩蜂出海尋找鯨蹤,以免增加鯨魚擱淺危險,並讓鯨魚自行游離香港。座頭鯨在香港東南面的水域逗留了一段時間,最後在同月的26日,研究員在將軍澳一帶海面見到牠最後一次出現後,便消失於香港水域。

邊境禁區的牛

徐永亮攝

翻檢自己的圖片庫時發現了這張由菲林掃描的照片,我也想不起是那一年拍下,大概也有3-4年前吧。當時羅湖一帶還未開放禁區,那時我踩著單車到附近遊覽,看見了有一片大草地,一大群黃牛就在這吃草休息,畫面相當震撼。

現在邊境禁區的範圍愈來愈少,希望發展邊界、郊區的人又愈來愈多,這些生境也不知道能夠維持到何年何月,但願這群牛隻仍然能夠無憂生活於天地間。

生活在繁忙都市的香港人,希望趁假日鬆一鬆,歡迎大家將拍到各動物的片段或相片與我們分享。歡迎大家投稿。

記者:阿亮

Photo origin: @chtwlaa instagram

link to: https://instagram.com/p/5hWMPHvNZN/?taken-by=chtwl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