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103

5年時光當繁殖工具 13隻狗狗獲救出 急尋大量暫托家庭

【動物專訊】買賣動物衍生傷害,可愛名種狗B的背後,是多少繁殖用狗狗的血與淚。有動物義工說服到一間有牌照的繁殖場主,將13隻已屆5歲的「退役」繁殖犬交「浪浪之家」接手處理,義工今日將狗狗接走,發現他們很多都被鐵鏈緊緊箍頸,而且聲音沙啞,不排除被割聲帶。浪浪之家創辦人April坦言,事出緊急,即使場地已爆滿也接了算,但實在不勝負荷,因此急尋大量暫托家庭,幫忙暫時安置和照顧這班已經失掉了重要5年時光的狗狗。

浪浪之家之前收到動物義工Marco Lam及其太太Anna求助,指說服到繁殖場主將13隻狗狗交義工照顧。浪浪之家創辦人April坦言,浪浪之家近期接收了40多隻狗,包括多隻傷口有烏蠅蟲的狗狗,場地已逼爆,人手也不勝負荷,但情況緊急,也只能先答應接了這些狗狗。

她說:「那些狗狗都是大約5歲,因為那是有牌照的繁殖場,所以5歲之後不能再做繁殖,他們就不再養而放出來。我們會帶他們接受獸醫檢查,跟好防疫針,但我們情況已十分嚴峻,所以急需大量暫托家庭支援。」

今次接收的狗狗包括1隻哥基、1隻魔天使、5隻貴婦狗和6隻史納莎。有些狗狗頸部被鐵鏈緊箍,義工也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拆除。April又表示,狗狗的聲音都沙啞,懷疑被割聲帶,而有部分狗狗的腹部有剖腹產子的痕跡。

這些狗狗經歷了悲慘的5年,現在急需暫托家庭助他們走出困境和陰霾,如可幫忙暫托,請與浪浪之家聯絡。

 

野豬BB誤入北角丹拿花園 跳入泳池逃走仍被圍捕

【動物突發】一隻約1米長的野豬BB今早8時誤入北角丹拿花園平台游泳,懷疑他懷疑由其中一面山坡墮下,被困於平台,由於無法找到出路,小野豬在泳池邊徘徊。有居民發現報警,漁護署接報到場,與警方持盾欲捕捉野豬,雖然野豬BB一度跳進泳池躲避,惟最後仍被獸醫以麻醉槍制服及帶走。

漁護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今早接獲警方轉介,指在北角一屋苑發現野豬,遂派員視察,並發現一頭約一米長,重約40公斤的雄性野豬。考慮到該頭野豬在市區出沒會對公眾構成危險,遂將其捕捉及人道處理。

漁護署自前年11月起採取新措施,定期在有多頭野豬出沒、曾發生野豬傷人個案等地點捉野豬及捕殺。新措施實施後,已有540隻野豬捕殺,署方聲稱野豬傷人個案減少,及指會繼續加強執行捕捉及人道處理野豬行動。

香港野豬關注組Roni估計,事件中的野豬BB在漁護署新措施實行下,凶多吉少,估計被殺機會很大。他又呼籲重新檢討及撤回捕殺野豬的政策,而早在捕殺措施實施前,漁護署原本正為野豬進行絕育,以減少其數量,同時呼籲大眾妥善處理垃圾,以免令野豬前來覓食。

相片來源:讀者黃先生

野豬四周逃避,找不到出口。
野豬四周逃避,找不到出口。
野豬四周逃避,找不到出口。
野豬四周逃避,找不到出口。
跳進泳池裡逃避圍捕。
跳進泳池裡逃避圍捕。
小野豬嘗試游水逃跑。
小野豬嘗試游水逃跑。
最終被漁護署射麻醉藥帶走。
最終被漁護署射麻醉藥帶走。

主人疑長期綁貓室外 貓貓淋雨濕透驚慌慘叫

【動物專訊】令人憤怒!讓所養貓狗日曬雨淋,已是殘酷對待動物行為!有熱心市民在「天下貓貓一樣貓群組」上載影片,顯示一隻貓被人綁在花園中不斷慘叫,當時還下著傾盆大雨。該市民表示,事發地點在元朗白沙村,該新租客在半個月前開始將貓長期綁在花園,不論酷熱天氣或八號風球都不准貓入屋,今日看到貓貓全身被雨淋濕,感到很心痛。

有市民報警及報愛護動物協會,愛協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今天到達元朗白沙村一個單位,發現一隻貓被綁在花園中,初步檢查貓隻健康狀況正常,旁邊有水源、糧食及額外的遮蔭。可是,愛協不建議於酷熱或不穩定天氣下將貓長期放置於室外飼養,更加不應用繩將貓隻綁住,以免貓隻在掙扎時把自己越勒越緊,造成死亡的風險。愛協督察因此強烈建議貓主及予以警告。

愛協督察亦建議貓主為貓隻植入晶片、安排絕育手術、安裝貓網及改善清潔。愛協建議住在2樓或以上的貓主,窗戶又是常開的,必須要安裝結實的窗網或窗花,避免貓隻意外跌出窗外。貓主口頭承諾會將貓隻放入屋內飼養,並會帶貓隻到愛協中心植入晶片及接受絕育手術。

該市民在「天下貓貓一樣貓群組」上載短片,指她居所對面搬來新租客,將貓放在花園綁住養,風雨不改,形容貓貓日夜不斷在叫,無論39度或紅雨颱風,該住戶都不准貓入屋,「而家隻貓成身濕哂,比人吊頸咁吊係到喊,好心痛。」

她對本報表示,租客大概半個月前搬過來,「初時看他們將貓放戶外都很奇怪,隻貓整天在慘叫,近期落大雨和八號風球都是這樣對他。」她形容那隻貓怕行雷,會嚇得水兜和糧食兜都踢反,結果無法吃喝。

她已向業主反映這事,該業主稱會和租客商討。她又透露已有人報警,警員曾到過現場了解,但由於屋內無人應門而暫未能跟進。她其後對本報表示,警員到場後曾攀高了解,她引述警方指隻貓有水有糧,條繩沒令貓窒息,貓身上也沒任何損傷,所以不涉及虐待動物,警員已聯絡業主要求與租客溝通​。

根據《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任何人殘酷地打、踢、惡待、折磨、激怒或驚嚇動物,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一經定罪,最高可監禁3年及罰款20萬元。

 

料鯨魚被船擊傷 海洋公園專家倡立法規管觀鯨活動

【動物專訊】未成年布氏鯨命喪西貢水域,海洋公園現時正為鯨魚進行解剖研究死因。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指,鯨魚背部正中的背鰭位置的新傷口,相信是受突如其來硬物衝擊造成,由船隻造成的可能性較高。他建議立法規管觀鯨活動,就限速、停船作出規定,包括列明船隻進入離鯨豚100米水域就該停船。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事件令人感到可悲和遺憾,形容政府在事件中取態過於被動。他指鯨魚新傷口皮開肉裂,明顯是受到強大衝擊力引起的傷害,鯨魚之前的游水和上水動作都很流暢,狀態不差,但「過了一個weekend就死了,都幾可惜。」他指學會曾建議漁護署在鯨魚出沒的範圍設立禁船區,但很快被告知做不到,惟深圳政府在2021年曾就一條擱淺的布氏鯨設立禁船區,質疑為何香港會做不到,形容政府部門態度被動。

鄭家泰形容,很多鯨魚不適應近岸水域,基本上進入了香港水域,等同生命正在倒數,若當局反應快點,阻止市民圍觀,會更有效幫助鯨魚存活。

黃永康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遇害鯨魚屬雄性,體長超過8米,因成年布氏鯨可達15米,因此判斷該鯨魚未成年。他指鯨魚除了兩個位於背部較後位置的舊傷口外,背部正中的背鰭位置有一個明顯新傷口,相信受突如其來硬物衝擊,由船隻造成的可能性較高,現時會抽取鯨魚內臟及血液樣本進一步化驗,對比傷口切割狀況等,藉此了解死因,相信解剖工作需持續數天。

黃永康又表示,應就事件進行深度討論,形容市民對海洋生物有很大好奇心,但卻對海洋生物帶來不必要壓力。他強調人類不應因為好奇或興奮等自私理由,而對其他動物滋擾或傷害,應易地而處,想想其他動物的需要。

他又指,現時觀豚指引屬自願性質,容易讓巿民或船家跌入灰色地帶,建議立法就限速和停船安排作出規定,至於是否封鎖海域,需由當局繼續討論及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對鯨魚之死非常惋惜及難過,希望香港社會更尊重大型海洋生物及其棲息空間。基金會建議政府檢視現有鯨豚保育政策,為同類事件制訂跨部門應對措施及指引,於鯨豚出沒期間主動管理周邊船舶活動,全面監察他們的健康狀况,並教育公眾遇見鯨豚時正確的應對方式。

相關報道:
鯨魚今再現身西貢水域 保育團體籲保持距離及空間:「請為鯨魚設想更多」
鯨魚近日再現西貢 保育團體籲勿乘船觀鯨干擾鯨魚
網傳西貢鯨魚被多船近距離圍觀 保育團體:鯨魚承受很大壓力
漁護署指臨時禁船區不可行 坦言未有可行方案引鯨魚游向外海
緊急!海洋公園指鯨魚背部受傷 強烈呼籲勿出海觀鯨
曾被多船包圍圍觀 西貢鯨魚今反肚死
【別了,鯨魚!】死因未明 屍體移送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命喪西貢鯨魚背部有新傷口 死因尚待解剖研究

命喪西貢鯨魚背部有新傷口 死因尚待解剖研究

【動物專訊】走進西貢水域的布氏鯨,不足一個月便慘死當場,現時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專家正解剖鯨魚屍體,海洋公園表示,對比上次的觀察,發現鯨魚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惟仍須解剖才能確定死因。海洋公園指對事件感可惜,認為是讓市民反思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的好機會。

漁護署則表示,對事件表示惋惜,署方會對經解剖後的屍體作出合適的安排,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和教育用途。

估計是布氏鯨的鬚鯨在7月13日首次於西貢水域現身,在颱風泰利襲港後一度失去蹤影,後來又再次出現。本報日前報道鯨魚被多艘船極近距離包圍圍觀,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此舉令鯨魚承受壓力,而海洋公園更指鯨魚的背部有螺旋槳傷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7月26日提出水警會巡邏勸喻觀鯨船隻,漁護署亦指不負責任的觀鯨行為有可能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罪行,最高可被判監禁一年及罰款10萬元。

然而,該鯨魚今早被人發現於西貢牛尾洲水中反肚身亡。現時仍未確定鯨魚死因,漁護署在7月27日新聞稿中指鯨魚情況穩定,有能力進食及游動,傷口亦在癒合,未有患病及擱淺的行為表現,但鯨魚卻在今日離世,鯨魚屍體移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

海洋公園在記者會中表示,上次觀察時鯨魚背部有兩個螺旋槳造成的傷痕,但今次解剖發現鯨魚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相信鯨魚是最近才死亡,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海洋公園目前仍在解剖調查死因,並對事件感到可惜,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市民反思,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相關報道:
曾被多船包圍圍觀 西貢鯨魚今反肚死

鯨魚今早反肚死亡。
鯨魚今早反肚死亡。
海洋公園將鯨魚解剖,發現他背部有第三道新傷口。(圖片來源:海洋拾荒者Kitti)

【別了,鯨魚!】死因未明 屍體移送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動物專訊】別了,鯨魚!闖進西貢水域覓食不足一個月的布氏鯨,期間曾被多艘船包圍,成為一堆人的獵奇觀賞物,結果鯨魚也以最悲慘的下場作結,今早浮屍西貢牛尾洲,傷口深至內臟溢出。現時仍未知鯨魚是否被船隻劏肚死,警方及漁護署將安排躉船移送鯨屍至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調查死因。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如果政府在最初便採取即時行動限制觀鯨,也許可以讓鯨魚有更多空間游出大海。

估計是布氏鯨的鬚鯨在7月13日首次於西貢水域現身,在颱風泰利襲港後一度失去蹤影,後來又再次出現。本報日前報道鯨魚被多艘船極近距離包圍圍觀,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此舉令鯨魚承受壓力,而海洋公園更指鯨魚的背部有螺旋槳傷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7月26日提出水警會巡邏勸喻觀鯨船隻,漁護署亦指不負責任的觀鯨行為有可能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罪行,最高可被判監禁一年及罰款10萬元。

然而,該鯨魚今早被人發現於西貢牛尾洲水中反肚身亡,有影片更拍攝到鯨魚的傷口極深,有內臟溢出。現時仍未確定鯨魚死因,漁護署在7月27日新聞稿中指鯨魚情況穩定,有能力進食及游動,傷口亦在癒合,未有患病及擱淺的行為表現,但鯨魚卻在今日離世,警方及漁護署會安排移送鯨魚屍體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對本報表示,這次鯨魚死亡有很多可能性,需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城大獸醫學院解剖才可確定。至於鯨魚身上的兩個傷口,他說從相片所見,該傷口不似新傷,但在鯨魚在港期間會否被比船撞到,又或被其他東西勾到,難以估計,仍是要待驗屍報告才能確定。他表示,過去試過有海豚在港水域離世,解剖時發現其內臟早已有損傷,因此也存在生病已來到香港水域的可能性。

他坦言,如鯨魚最初進入西貢水域後,政府即時行動限制觀鯨,減低大群船隻圍觀鯨魚的影響,鯨魚有更大機會離開香港水域,他說無奈政府反應慢。

他說這次鯨魚無法游返大海,「人為干擾一定有,網上亦見到好多船隻前往觀鯨及圍著鯨魚。」但同時香港水深淺、近岸,本身並不適合鯨魚生活,估計亦有機會鯨魚本身已有有病才走入來。有人提出是否應引導鯨魚游回大海?他亦坦言,西貢水域本身難引導鯨魚出海,無奈可以做的工作有限,只能阻止船隻游近,讓鯨魚有空間可游出大海。

豚聚一家黃豪賢在社交媒體撰文形容:「鯨魚死亡固然令人感慨悲憤,相反地,即使鯨魚沒有死,香港仍然不配,擁有任何珍貴海洋動物。」他指,那些提供租賃服務出海觀鯨的船家,就像囚禁海洋生物的水族館、海洋公園一樣,「你只要付了鈔,他便帶你觀賞動物,利用動物作為娛樂賺錢工具。鯨歿的啟示,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不要讓自己,成為你討厭的人。」

 

曾被多船包圍圍觀 西貢鯨魚今反肚死

【動物突發】早前於西貢出現的鯨魚今早被市民發現反肚死亡。有市民今早出海時,發現西貢牛尾洲南面對開有鯨魚反肚浮在海面,懷疑已死亡,而警方亦於今早10時許接報指發現鯨魚屍體。該鯨魚在7月13日在西貢現身,盡管保育團體及漁護署多次呼籲勿出海打擾鯨魚,但鯨魚仍被多艘船包圍觀看,海洋公園更發現鯨魚背部有螺旋槳傷痕,傷口甚深。

本報正向漁護署查詢事件。現身西貢的鯨魚估計是布氏鯨,平時在深海水域生活,前往香港水域覓食較罕有。自7月13日他現身西貢後,很多人都看過他張嘴覓食的畫面,本報其後報道有人在小紅書上載相片和影片,顯示有多艘船包圍著那鯨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當時指情況不理想,鯨魚可能會受驚和受傷。

今日有市民在Facebook上載相片,顯示一條鯨魚在西貢水域反肚浮在水中,估計可能已死。警方亦在10時許接報,西貢牛尾洲對開發現鯨魚屍體。本報正向上載相片的市民查詢具體情況。

網上亦流傳近距離拍攝鯨屍的影片,顯示鯨魚有內臟從傷口溢出,有人在影片中說:「打車葉打到腸都標埋出來。」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這次鯨魚死亡有很多可能性,需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城大獸醫學院解剖才可確定。至於鯨魚身上的兩個傷口,他說從相片所見,該傷口不似新傷,但在鯨魚在港期間會否被比船撞到,又或被其他東西勾到,難以估計,仍是要待驗屍報告才能確定。他表示,過去試過有海豚在港水域離世,解剖時發現其內臟早已有損傷,因此也存在生病已來到香港水域的可能性。

他坦言,如鯨魚最初進入西貢水域後,政府即時行動限制觀鯨,減低大群船隻圍觀鯨魚的影響,鯨魚有更大機會離開香港水域,他說無奈政府反應慢。

他說這次鯨魚無法游返大海,「人為干擾一定有,網上亦見到好多船隻前往觀鯨及圍著鯨魚。」但同時香港水深淺、近岸,本身並不適合鯨魚生活,估計亦有機會鯨魚本身已有有病才走入來。有人提出是否應引導鯨魚游回大海?他亦坦言,西貢水域本身難引導鯨魚出海,無奈可以做工作有限,只能阻止船隻游近,讓鯨魚有空間可游出大海。

根據資料,曾有幾次曾有鯨魚游進香港水域,當中多數擱淺或死亡,但於2009年,曾有一條座頭鯨曾不小心游進香港,及後一星期後,成功游走。另於2021年,曾有小布氏鯨在香港(又稱鯷鯨),曾游進本港,後來再游往大鵬灣後死亡,並由內地部門解剖。

鯨魚在7月13日現身西貢水域
鯨魚在7月13日現身西貢水域(Catherine 攝)
鯨魚在7月13日現身西貢水域
鯨魚在7月13日現身西貢水域(Catherine 攝)
鯨魚在7月13日現身西貢水域(Catherine 攝)
有人在小紅書上載圍觀鯨魚的相片。(讀者提供)
有人在小紅書上載圍觀鯨魚的相片。(讀者提供)
海洋公園指,在7月22日拍攝的相片顯示鯨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相片來源:Sunny Tong)
海洋公園指,在7月22日拍攝的相片顯示鯨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相片來源:Sunny Tong)
鯨魚今早反肚死亡。
鯨魚今早反肚死亡。
海洋公園將鯨魚解剖,發現他背部有第三道新傷口。(圖片來源:海洋拾荒者Kitti)

唐狗女告別吃樹葉膠袋苦日子 盼獲領養入屋生活

【動物專訊】很多社區動物生活很苦,即使幸運獲得救援,也未必很容易就得到領養過好日子。兩歲的唐狗女「金金」曾和狗媽狗爸兄弟姊妹於山上生活,但好景不常,近年狗爸和狗媽相繼失蹤,只遺下金金和狗姊姊,金金幸在去年8月獲義工救起,發現她在饑餓時曾以樹葉和膠袋裹腹。金金在訓犬師家中寄宿了一段時間,已經對人放下戒心,願意和人親近,現在只等待領養家庭的出現。

義工梁小姐表示,金金的父母是山上的流浪狗,狗媽已生過很多胎,狗爸十分珍重家人,會將餵狗姨姨提供的食物都留給狗媽和子女。然而,近年狗爸和狗媽相繼失蹤,遺下當時只有6個月大的金金和狗姊姊,她們在山上生存艱難,很快便因不夠食物而骨瘦如柴,餵狗姨姨於是向義工求助。

義工在去年8月救起金金,但至今未能成功救起狗姊姊。金金獲救時只得10公斤重,患上心絲蟲,更從她的糞便發現她曾吃膠袋和樹葉,十分可憐。

為了讓金金可以順利入屋,義工安排她到訓犬師家中寄宿訓練,經過多個月的在家培訓,金金已經對人類放下戒心,甚至會對人撒嬌討摸,搖尾歡迎。最初金金不愛被上繩拘束,但現在已十分享受由人牽繩散步。至於定點大小便、安定地洗澡等都難不到金金。

梁小姐表示,金金至今仍未找到領養人,希望可以盡快幫她尋家,改變她的生命。如有意領養,可透過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va.leung318 )與梁小姐聯絡。

北角兔子被放室外虐待 愛協上門警告後兔主提出棄養

【動物專訊】本報昨日報道有人於酷熱天氣下將兔子連籠放在室外任其煎熬,愛護動物協會接報後於今日到場了解,向兔主警告不應將兔子放置在室外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兔主其後聯絡愛協自願棄養兔子,愛協將接收兔子及為其檢查,如一切正常,會為兔子安排領養。跟進事件的兔廬義工Winky表示,該兔主這種養兔方式令兔兔受傷害,棄養反而對兔兔是好事,希望兔兔之後能健康生活。

事緣有市民在網上求救,指她的工人姐姐收到朋友傳來的相片,顯示北角福華洋樓有人將兔兔連籠放在室外露天地方中,據知已經放了一個星期,而且全日放在室外。兔廬義工Winky表示收到相關求助後聯絡愛護動物協會跟進,她指兔子體溫較高,且只靠耳朵散熱,在30多度天氣下很容易中暑,會有生命危險。Winky又指該主人使用的籠也不正確,指這種籠很容易令兔兔斷腳和生腳瘡,而且沒有放草。

愛協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愛協督察今天抵達北角一個單位,發現有人將一隻兔子連兔籠放到室外露天位置,旁邊有水源及額外的遮蔭。可是,愛協不建議於酷熱天氣下將兔長期放置於室外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因此強烈建議兔主及予以警告。愛協督察亦為兔主解釋其他需要改善的地方,包括清潔及需要的長期糧食、乾草和軟墊等。

兔主稍後聯絡愛協自願棄養兔子,愛協將按正常程序接收兔子並為其檢查。如一切正常,將為兔子安排領養。

兔子的體溫一般高達38至39度,比較耐寒但十分怕熱,有獸醫曾指兔子一般感舒適的溫度是20至22度,如果超過28度的潮濕炎熱天氣,便有機會令兔兔中暑。根據《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任何人令動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均屬犯法,最高可判監3年及罰款20萬元。

 

 

 

明日何文田領養日 四唐狗尋家

【動物界活動】一班獨立義工默默耕耘,只為所救援的狗狗尋走好歸宿。由獨立義工組成的「Pawsiblity」明日在何文田舉辦狗狗領養日,為4隻唐狗尋家,他們均活躍好動,願意和人親近。

領養日詳情:

日期:2023年7月30日
時間:下午2:00至5:00
地點:Five to one cafe 何文田勝利道6號

出席狗狗:

阿寶
10個月大,細身唐女仔,親人親狗。她被前主人虐待,現在重新尋家,因此需耐性家長。

Ollie
8個月大,女仔,親人親狗,活潑好動和聰明。

Sake
4個月小女孩,性格極度親人親狗。

Saku
4個月小女孩,性格極度親人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