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70

美眾議員提「PREPARED」法案 規定相關機構必須為動物準備事故逃生安排

去年11月加州大山火,多個農場主人遺棄動物自行逃生。

【動物專訊】香港動物福利法還在討論之際,外國的動物權益法案已經大幅超前,美國眾議員Dina Titus和Pete King日前聯合推出新立法建議「PREPARED ACT」,列明讓動物逗留的機構,如動物園、研究設施、工作犬設施等,均必須準備一套遇到緊急事故或災難時疏散和讓動物逃生的安排。

Dina Titus形容動物的生命很寶貴,所有負責照顧這些動物的機構必須有一套應急方案,確保事故發生時動物可以逃生。

過去很多災難發生,如山火、風災、海嘯等,動物都是被人類遺棄等死的一群。 Animal Welfare Institute主席 Cathy Liss表示實驗室、動物園等機構有責任保護被困養的動物不會因自然和人為災難而受害。

根據建議的法例,相關機構要準備具體方案,包括疏散或安排臨時安置設施,並有足夠的食水與獸醫設備。

「PREPARED ACT」中的「PREPARED」,是「Providing Responsible Emergency Plans for Animals at Risk of Emerging Disasters」的簡寫。

黃大仙東頭邨男子公然捉鴿 出手襲擊拍片市民

【動物專訊】除牛頭角上邨虐鴿案外,黃大仙東頭邨日前亦有市民發現一名男子公然捕捉白鴿,更出手襲擊拍片的事主,事主報警,惟事主的朋友在「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情報區」facebook群組發帖指警員沒有接納涉案者或居住於黃大仙下邨龍輝樓的線索,亦沒有觀看附近停車場的閉路電視,擔心警方最終會銷案。本報呼籲曾目擊這人捉鴿的市民向警方提供資料,讓警方盡快拘捕涉案人士。

事主的朋友在群組中上載事發時的影片,顯示當時一名男子雙手捉住一隻白鴿,不知白鴿的生死,而那男子更對拍片的事主動粗。

該帖指他朋友在東頭邨目擊那男子捉鴿,上前喝止但被打,報了警但沒用,「朋友拎住呢個男人既相問啲街坊,有街坊都認得個男人係附近做清潔工住龍輝樓,但差人落口供時都吾落呢啲料,話因爲無證據證明呢啲資料係真既!另外朋友仲提醒警方附近停車場內的cctv可能映到打人案發情況,差人都話未必會去睇,主要睇下係街會吾會見個犯,而case過一段時間如果捉吾到就會drop。」

事主的朋友又引述警員建議事主再見到那涉案人要當場報警及跟警員一同帶涉案人返警署,事主的朋友質疑這是要受害人去拉犯人,會有極大心理傷害。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任何人均不可狩獵或故意干擾野生雀鳥,否則屬犯法。本報正向警方了解調查情況。

全城緝兇!牛頭角上邨現虐鴿狂徒 邊走邊拔鴿毛

【動物專訊】牛頭角上邨有人公然捕捉及虐殺白鴿,有市民在2月13日目擊該男子邊走邊拔鴿毛,數名市民上前喝止及責罵,亦有網民拍攝了他拿著白鴿離開的影片,惟警員接報卻稱沒證據證明那男子虐待動物。拍片的網民Pat對本報表示,那男子年約50多歲,陸軍裝髮型,皮膚較深色,面有豆皮,約五呎五身高。

Pat日前在「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情報區」facebook群組中上載影片,指2月13日下午5時50分經過牛頭角上邨廣場時,見到一賤男捕捉白鴿,更邊走邊拔鴿毛,當時有途人及街坊嘗試喝止他,更指那賤男不只一次捉白鴿回家吃。

Pat也上次阻止及拍片,對方則馬上逃走。惟Pat報警後,警方卻指沒證據證明那人虐待動物。其後他離開時發現有雀鳥暴屍路旁,便將鳥屍在花糟旁埋葬。

他對本報表示,涉案男子年約50多歲,陸軍裝髮型,皮膚較深色,面有豆皮,大約五呎五吋高,當時他將白鴿雙翼扭轉,邊行邊拔毛。

本報呼籲曾目擊該男子的市民也挺身舉報,將殘酷虐待動物的罪犯繩之於法。

出世被綁後巷露宿的狗狗黑仔 誰願給牠家庭溫暖?

【動物專訊】狗狗黑仔自出生被綁在一條窄巷當街檔的看門狗,收檔後前主人返家,牠就在街頭過活。義工幾經游說才將牠救出,交暫托姐姐照顧,但暫托姐姐最近因有事不能再暫托黑仔,毛國界義工正幫牠尋找暫托或領養。黑仔只嘗過短短四個月的家庭溫暖,義工不想牠好夢成空,希望盡快找到人照顧牠。有意幫忙的讀者可致電92421401聯絡義工。

狗狗黑仔和細妹去年出生後一直被綁在一條窄巷,前主人後巷擺賣,白天時綁住黑仔和細妹等幾隻狗,晚上他自己返家,就將狗狗鬆綁讓牠們四處於垃圾堆中找食物,直到去年中遇到好心的餵狗姨姨才算有啖好食。

在窄巷中的環境並不理想,牠們被人投訴過,也被漁護署捉過,義工幾經游說,那主人才肯放手讓義工在去年10月接走黑仔和細妹。

總算逃出生天的黑仔和細妹,獲毛國界義工安排暫托,很快細妹便找到新主人過幸福生活,但黑仔至今沒有人領養,只能繼續在暫托家生活。

然而好景不常,暫托的姐姐因事不能再暫托牠,毛國界義工唯有再幫牠尋找暫托。

義工表示,黑仔約11個月大,已絕育,是是非常聰明、活潑好動的小朋友。黑仔難得經歷過家庭溫暖,轉眼可能會好夢成空,如有人願意給黑仔幸福生活的話,無論是暫托或領養,可致電92421401聯絡義工。

兩「放生」龜被發現一死一重傷

【動物專訊】胡亂放生等如放死!近日有分別有兩隻被人放生的龜被發現一死一傷,有市民在蒲台附近水域發現被螺旋槳打傷的海龜,龜背寫上「放生」兩字,現時在海洋公園接受治療;另一隻龜則在屯門的沙灘發現死亡,龜背寫上「佛光普照」。

有網民在「香港漁民- 我們都是水上人家」facebook群組中上載相片,指在釣魚回程中見到有受傷的海龜在水面掙扎,龜殻比螺旋槳打爆,右尾腿也撥不到水,而龜背寫上「放生」兩字。他們將龜龜救起再送到水警基地。

漁護署則在其專頁發帖指那海龜是成年雌性綠海龜,重量約56公斤,體重嚴重過輕,龜背有道長約35厘米的傷痕,現於海洋公園接受治療。

漁護署又提醒,不恰當放生動物會導致牠們死亡,亦會影響香港生態平衡,而售賣或管有海龜均屬非法行為。

另邊廂,有外籍網民在「Hong Kong Marine Lap Sap IS Serious – so What to Do About It?」群組發帖,指日前在屯門沙灘發現一隻死亡的龜龜,龜背上寫上「佛光普照」四字,有網民估計是因為有人將陸龜放到海中而死亡。

52隻北極熊餓極到俄羅斯村莊找垃圾吃

【動物專訊】這是悲劇,不是恐怖劇,52隻北極熊去年12月開始走入俄羅斯Novaya Zemlya群島的村莊中覓食,連垃圾都不放過,十分可憐,是誰讓牠們這麼餓極?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北極熊走入村莊的行為,是因為全球暖化,海冰減少,影響北極熊尋找食物,加上人類胡亂棄置垃圾,也改變了北極熊的覓食習慣。

52隻北極熊在去年12月開始走進俄羅斯Novaya Zemlya群島的村莊中尋找食物,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居民擔心安危不敢外出。

這些北極熊似乎餓極,會走進居所中,亦會一同找垃圾吃,十分可憐。

有人向莫斯科建議射殺部分北極熊,但被政府否決。俄羅斯環境部門則聘請專家,計劃對北極熊注射鎮靜藥物再移到遠離民居的地方。不過,有關安排難度極高,因為必須遷移到兩至三小時飛機行程外的地方才有效,而且不可能全部遷移,估計只能遷移個別較活躍的北極熊。

【博客來稿】為什麼要解散「民間野豬狩獵隊」──「野豬關注組」回應施永青先生的相關觀點(文:香港野豬關注組)

今早,施永青先生在媒體發文:「應該野豬狩獵隊出動嗎?」「香港野豬關注組」的答案是「不應該」,而且應該予以「解散」!

首先,我們重申,沒有任何動物,應該被槍殺對待!這是我們的基本立場。

我們相信,有一些情況,可能連施先生也不是太了解,趁這個機會,我們嘗試提供一些理據,提供參考。以下,我們透過媒體報導內容,去說明狩獵隊並「不專業」,亦會「構成公眾安全問題」,以回應施先生的文章並同時質疑「民間野豬狩獵隊」存在的合理性。

(一)不專業。根據《明報》2010年11月30日的報導。「民間野豬狩獵隊」在一次行動中,共發了近20發子彈,文中指「多隻野豬懷疑中彈,負傷突圍逃脫,……狩獵隊共獵殺一大兩小野豬。」

請問,這種像玩war game般的「狩獵行動」,將野豬當作獵物玩具,完全無視受傷野豬在中彈後逃走,至死亡期間,所承受的痛苦。又如何談得上專業?!更何況,行動之地,除了野豬還有其他動物及人類。今天香港,已是一個超過700萬人口、人煙稠密的城市,荷槍實彈狩獵野豬,根本不可行。

此外,根據漁護署指引,「民間野豬狩獵隊」行動後,須將野豬屍體交到食環署的屍體收集站。然而,《南華早報》2010年的文章指出,狩獵隊公開表示會與村民私下分享野味。如此,又如何有專業可言?!

(二)公眾安全問題。目前,「民間野豬狩獵隊」合法在家中藏槍及子彈,但根據《蘋果日報》2014年4月14日的報道,狩獵隊成員家裡被爆格,失物當中包括「8發雷明燈子彈」。試問,這種民間合法藏有槍械及子彈的情況,不是對公眾構成極大的安全問題嗎?

貧與富、 強與弱、人類和動物,一起生活在地球,本來就是同坐一條船。今天,看到北極熊因地球暖化而被迫走投無路,我們心痛之餘,真的要問問,站在山頂豪宅大院的達官貴人,你們俯瞰星斗市民日夜勞碌、街上老人彎腰執紙皮、一家大小蝸居劏房,動物饑腸轆轆,而且還要面對狩獵著的追殺,這符合道理嗎?

施先生,希望你明白,我們都只是在講道理,而已。

康樂園被捉狗狗與婆婆主人團聚 原來已走失一年

【動物專訊】在康樂園徘徊被管理處捕捉的狗狗,終有圓滿結局,今日與婆婆主人團聚。原來狗狗在附近村已經走失一年,婆婆不懂上網求助,一直找不到狗狗,熱心人Eunice幫狗狗掃晶片,漁護署聯絡到婆婆,婆婆即趕來康樂園接回狗狗。相隔一年的重逢,婆婆十分開心,狗狗初時仍很害怕,但返到家後認得另外三隻狗同伴,顯得十分歡喜。

事緣2月7日康樂園管理員發現有狗狗在屋苑內徘徊,便將牠捉起,放在狗房等待主人認領。多名居民和網民十分關心狗狗的情況,管理處也答應短期內不會送漁護署。Eunice表示,要多謝管理處這次十分照顧狗狗,及答應不會送漁護署,最終讓狗狗得救。

多名市民都出力幫狗狗,鄰居從寵物國度借來晶片機,Eunice掃到狗狗的晶片號碼,居民將號碼交漁護署,最終聯絡到婆婆主人。有人幫忙接婆婆來康樂園,亦有人送婆婆和狗狗回家。

原來狗狗名叫Mocha,是婆婆所養的四隻狗之一,不過Mocha在去年初農曆新年前因為該村燒炮仗而嚇走,婆婆又不懂上網,一直找不到狗狗。

婆婆由Mocha 6個月大已開始照顧牠,現在Mocha已經五歲多,婆婆很愛錫這四隻狗狗,全都有晶片亦有打齊針,今次久別重逢,婆婆十分開心,可說是豬年最好的禮物。

狗狗回家後很快安定下來。

【博客來稿】野豬棲息地萎縮,豈止劈碌柴咁簡單?—— 回應施永青「香港可如何處理野豬為患」一文 (文:Roni)

今早,友人傳來一篇專欄。

從事房地產的施永青先生,感覺上,以「名家灼見」之態討論野豬。老實說,野豬的社會議題,得到跨界別的討論和重視,甚至粗俗一點叫做「抽水」,對動物來說,未嚐不是一件正面的事。

然而,施永青在其專欄內的大部分觀點除了污名化了野豬,對於動物現況的理解,實在存有非常大的落差。而抱歉,對於他的看法,我只能坦白直說 —— 離地得令人憂慮。總括而言,施先生在內文提及到:

1. 香港人 50 年代後富裕起來,人們不再伐木燒柴或務農,郊野環境理應改善,不認同野豬棲息地被城市化 / 減少;
2. 野豬偷吃農作物、破壞高爾夫球場、傳播豬瘟、襲擊旅客,破壞生態環境;
3. 野豬並非瀕危動物;
4. 野豬性格兇猛;
5. 政府的絕育放回政策,成效不彰;

基於以上原因,施永青支持民間野豬狩獵隊復出。

這𥚃,容我簡單地逐點回應。

首先,1970年代,時任港督麥理浩推出「十年建屋計劃」,大規模發展新市鎭(荃灣、沙田和屯門)、興建公營房屋和基建,農地被城市化,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一直在萎縮,直到今天。香港房地產業興旺蓬勃,亦成為全球居住成本最高的地區,背後不就是來自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而換來的嗎?現在,還要將野豬趕盡殺絕,在情在理,並不公義。

其次,談到農業的破壞。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農業市場,不用說,農業規模遠遠較香港為大。尤其是近郊野邊陲,野豬吃掉農作物的事情經常發生,農民與野豬衝突頻繁。有見及此,研究團體與農民合作,進行四年的研究,製作具防護性的障礙鐵圈,大大減少農作物的損失(甚至零)。而事實上,社區上的所謂人豬衝突,說到底,只是涉及政府、農夫、持份者的資源投放及分配問題。我相信,香港人有足夠智慧,去多多學習以文明和平方法解決問題。

至於文中提及,野豬沒有被列入瀕危物種,因此不受保護,這一點,我並不認同。我們想對施先生說,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是文明最高價值,不分貧富、不分女男、不分物種。

再說,有關野豬攻擊人這一點。近月,媒體已多次訪問嘉道理農場、學者、漁護署專業人員等,他們均先後指出,野豬在不被挑釁既情況下,不會主動攻擊人。希望施永青可以多聽聽專業意見,才作出判斷。

最後,施先生批評漁護署的絕育放回政策沒有成效。我亦不能苟同,須知道,該政策才進行不過約一年,希望施永青及社會大眾要給政府及動物空間和時間,讓香港的保護動物工作有向前走的機會。

無論如何,城市不僅是人類的,更不僅是權貴的。如果大家真心要追尋一個共融共存的社會,應該尊重每一個持份者,尤其是弱勢者。

狗媽媽饅頭走失由大圍跑到火炭 義工不放棄終尋回

【動物專訊】狗媽媽「饅頭」2月9日在大圍道風山爬欄走失,身上雖然有GPS但沒電,幸好主人、義工和街坊沒放棄,終在火炭找到牠的蹤跡,剛剛更成功將牠引到入籠,終可結束3日的流浪日子,重回主人懷抱。

饅頭原本是一隻大埔的流浪狗,去年12月牠懷孕了,饑寒交逼,幸好義工Carey發現救起了牠。牠其後生了14隻狗B,但有7隻夭折,Carey成功幫牠和7隻狗B找到領養。Carey對本報表示,饅頭雖然怕人,但十分溫馴,毫無攻擊性,任人摸和抱。

這隻本來流浪的狗媽媽過了兩個月家庭生活,但在2月9日爬欄偷走,剛巧GPS又沒電,無法得知牠的位置。Carey和其他義工不分日夜上山找及貼街招,由大圍找到火炭,終在居民口得得知了饅頭的位置,他們更在山邊成功見到饅頭,只是牠太怕人,所以義工要設籠誘捕。

今日下午3時左右,饅頭終找入籠中,成功捕捉。牠仍然顯得很驚,但聽到人叫牠饅頭會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