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71

狗媽媽饅頭走失由大圍跑到火炭 義工不放棄終尋回

【動物專訊】狗媽媽「饅頭」2月9日在大圍道風山爬欄走失,身上雖然有GPS但沒電,幸好主人、義工和街坊沒放棄,終在火炭找到牠的蹤跡,剛剛更成功將牠引到入籠,終可結束3日的流浪日子,重回主人懷抱。

饅頭原本是一隻大埔的流浪狗,去年12月牠懷孕了,饑寒交逼,幸好義工Carey發現救起了牠。牠其後生了14隻狗B,但有7隻夭折,Carey成功幫牠和7隻狗B找到領養。Carey對本報表示,饅頭雖然怕人,但十分溫馴,毫無攻擊性,任人摸和抱。

這隻本來流浪的狗媽媽過了兩個月家庭生活,但在2月9日爬欄偷走,剛巧GPS又沒電,無法得知牠的位置。Carey和其他義工不分日夜上山找及貼街招,由大圍找到火炭,終在居民口得得知了饅頭的位置,他們更在山邊成功見到饅頭,只是牠太怕人,所以義工要設籠誘捕。

今日下午3時左右,饅頭終找入籠中,成功捕捉。牠仍然顯得很驚,但聽到人叫牠饅頭會有反應。

急需救援!疑走失狗狗被康樂園管理處捕捉 網民憂送漁護署

【動物專訊】緊急!一隻懷疑走失狗狗2月7日在康樂園徘徊時被管理處捕捉,原定會被送去漁護署,但在居民及網民關注下,管理處對本報說短期內不會送狗到漁護署,會先看有否人來認領。可憐狗狗在康樂園的狗房中顯得十分憂鬱,急需大家營救,有網民說會帶獸醫去為狗狗查有否晶片,希望可以聯絡到牠的主人。

網民在「Tai Po 大埔」facebook群組中發帖,說有隻狗在2月7日於康樂園內亂走,被管理處捕捉,擔心牠被送入漁護署四日後便要死亡,希望認識狗狗的人盡快去救牠。

他又上載狗狗的相片,形容狗狗左右耳不對稱,狗狗很乖但驚人,狗房有水和食物,希望主人盡快去接回牠。

很多市民熱心市民都在幫忙,有市民到附近村詢問是否認得這狗狗,亦有市民安排獸醫幫忙查狗狗有否晶片,看能否成功找到主人。

管理處保安室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知道外界有很多人關心狗狗情況,他們不會在短期內將狗狗送到漁護署,會先暫養及等人來認領,惟會等到什麼時候仍未決定。

義工村屋外救走貓仔引爭議 主人盼歸還貓貓 義工所屬組織:多次見貓躲車底

【動物專訊】元朗鳳池村一隻一歲半的貓貓上月底在一村屋外被一名李姓義工救走,卻引發爭議。協助貓主的義工Vivian指貓貓是主人黃生所養,貓貓走出屋外是因為想迎接餵貓婆婆(貓主的媽媽),並指已多次嘗試聯絡李姓義工要求歸還貓貓,但對方至今17日仍沒回覆。李姓義工所屬的「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則在今日發帖,指已多次見到貓貓在車底,而且體重過輕及耳朵發炎,所以才將牠送到獸醫診所,該帖又要求貓主聯絡他們,並商討如何改善貓貓的生活條件。

事緣在1月25日,李姓義工帶走了貓貓,並留下字條和聯絡方法,該字條寫著:「因為橫洲將遷拆,來幾次都發現車底有深灰色花貓(已絕育),親人的,而貓不察覺有主人。因為這裡快重建,又在馬路邊,所以我會帶走貓,出領養,如有照顧者,可打……」。

主人黃生對本報表示,當晚和翌日早上都曾致電聯絡那義工,但電話沒人接聽,他很擔心貓仔情況。他說貓仔是他養的貓媽媽所生的貓B,「生了幾隻貓B後給義工打算讓人領養,但剩下一隻我媽媽想養,所以至今已養了一年多。」他指貓貓走出屋外是因為他媽媽通常下午來餵貓。

黃生又形容貓仔很乖很聽話,「(是否體重過輕?)好似是細隻少少,但我們有給牠乾糧和罐頭,牠很多時都食不完。」對於「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說之前也曾留字條想聯絡貓主,黃生說沒有見過那字條,他願意聯絡李姓義工,希望盡快接回貓貓。

義工Vivian則表示,貓貓是經她絕育,所以晶片是她的名義,但就由黃生在家養。她表示曾以whatsapp及電話聯絡李姓義工,亦嘗試在網上聯絡那義工所屬的「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但對方均沒有回覆,所以報警求助。她表示,明白對方可能擔心主人養貓做法不恰當,但主人由細養大貓貓,亦在事件後在家門安裝了鐵網防止貓貓走出街,反映主人有誠意努力去補救,想繼續照顧貓貓,希望李姓義工將貓貓歸還,她認為貓貓沒有受到虐待,這樣帶走貓貓不歸還的做法不合理。

李姓義工所屬的「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今日則在其facebook專頁發帖,指由於橫洲即將收地發展,他們到村內為動物絕育,於1月19日見到車底有隻貓,擔心牠處境不安全,將來也可能因為泥頭車出入而受傷,所以在車底餵食碗中留下字條和聯絡方法,但其後再村訪時發現字條和餵食碗都被丟掉,然後數次村訪都見到貓貓仍在車底,而且耳朵有病情況愈來愈嚴重,向附近居民打聽亦沒人明確知道貓貓是否有主人,所以在1月25日將貓帶走及送往獸醫所檢查,當時亦有向附近民居敲門但沒人開門,離開時留下字條與聯絡方法。

「戰隊」又引述獸醫稱貓貓體重過輕,耳朵含膿發炎。該帖指未能直接聯絡上貓主,「未來,我們不希望隨便把醫好的貓貓放回原車底,也不希望把貓貓隨意交托給陌生人…… 我們希望貓主早日聯絡,亦希望透過分享和指導,改善貓貓的生活條件,並提醒主人照顧貓貓技巧:包括餵養、餵藥、洗耳、裝窗網等等。」

Vivian則在該帖留言請對方盡快聯絡她,她願意負責所有貓貓的醫療費用。

貓主黃生在事後已在家門安裝鐵網,防止貓貓再跑屋屋外。

社工曾建議人道毀滅 熱心男救走被棄養狗女Mimi

【動物專訊】一隻放養狗Mimi被女狗主棄養,即使牠懂得返回寮屋家中的狗籠,但已沒人理會牠,只有愁眉苦臉攤在籠中,熱心人簡先生收到求助後親自到該寮屋救狗,女狗主聲稱她丈夫幾年前離世,她因生活困難決定返回內地居住,社工建議將狗人道毀滅,她則打算將狗棄養。簡先生最終將Mimi送到大嶼山一個狗場,希望盡快為狗狗尋求領養,讓牠展開新生活。

Mimi在2009年由男狗主收養,在寮屋中放養,晶片登記人則是女狗主。簡先生形容狗狗十分友善親人,但現在即使帶牠到公園散步,牠也是愁眉不展。

簡先生接到求助時,收到的是經過很多手後傳來的信息,講到狗狗是因為兩夫婦離婚而被丟出街,卻自己返回家中,社工建議人道毀滅,但他前往狗主家中接狗時,女狗主卻講了另一說法。

他對本報表示,女狗主是內地女人,嫁給一名香港人,而狗狗Mimi是她丈夫在2009年收養的,一直放養至今,但她丈夫已在幾年前離世,她最近生活困難,沒辦法繼續養這隻狗,打算這幾日搬回內地居住,社工的確曾建議將Mimi人道毀滅,她則打算將Mimi放出村棄養。

女狗主現時居於一間似豬場的寮屋,屋內甚少傢俬,放了一個狗籠,Mimi平時放養,但懂得返回狗籠中睡覺。

簡先生成功將Mimi帶走,送到TAILS Lantau狗場暫托,如獸醫檢查沒問題,便會絕育及出領養日尋求領養。只是晶片的登記人仍是女狗主,簡先生要對方簽棄養書,卻發現有人假冒他的名義向女狗主索取交通費,他批評:「有人居然利用狗狗的慘況,利用人的善心,我跟狗主講如果有人問你拿錢我便會報警,經一事長一智,以後幫動物要講清楚不需要接受一分一毫。」

救狗救到尼泊爾

(編按:本文章刊於2018年《香港動物報》雜誌第二期,報道本報記者去年四月採訪「誰家的毛孩」舉辦的尼泊爾社區狗絕育計劃。「誰家的毛孩」將於今年5月再度組團赴尼泊爾,為400隻社區狗進行絕育,現正招募義工人手,詳情見網頁:www.hshtnr.com

另「誰家的毛孩」亦會於2月16日於赤柱舉行「送愛尼泊爾狗狗同樂日」,屆時張邨文將分享絕育計劃的經歷和故事,相關活動詳情見:https://www.facebook.com/communitydognepal/photos/a.130766100922417/291910874807938/?type=1&theater

在社區生活的狗隻對人是否友善,就如一面鏡子,反映人類對狗的友善程度。尼泊爾比香港貧窮,不過尼泊爾人對動物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們會視社區動物是朋友、鄰居,不存在歧視、不會驅趕。當地有主人、無主人的狗,均對人類十分友善,毫無戒心。

四年前一次尼泊爾之旅,港人張邨文遇上地震,他在災後留下當義工,更目睹動物的需要,也令他決心要老遠飛到拯救尼泊爾,救他們的社區狗,於去年四月與義工們開展「捕捉、絕育、防疫、放回」計劃。

記者由本港乘坐直航機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約需四個半小時航程;亦有些義工需坐十多小時非直航機才到達尼泊爾,義工當中有獸醫、獸醫護士、動保團體等。義工團相約在加德滿都一間酒店集合,翌日再一起坐包車往花三小時車程到絕育地點Panchkhal市。發起人張邨文早於四日前已到當地,為這次義工之旅作好準備。

張邨文曾任社工,後來在澳洲讀書和定居。直至2015年,他到尼泊爾旅行時,恰巧遇上當地發生7.8級大地震。他當時正在思考自己未來發展路向,巧遇上天災,於是他決定留低三個月協助賑災,幫受災家庭重建房屋。除了看到人的需要,在過程中,他卻發現許多流浪狗受傷和生病,無人理會,悲慘地在街上自生自滅。

「我見到許多狗在尼泊爾被車撞傷致殘,有許多狗因患病未獲醫治,如單靠見一隻救一隻的方法,不可行及幫助不大。」於是他決定與當地一直推動絕育政策的動物福利團體Nepal Animal Welfare and Research Center(NAWRC)合作,從社區動物的源頭做行,實行推行「捕捉、絕育、防疫、放回」計劃 (簡稱TNVR計劃 )。去年,他先與該機構替53隻狗絕育的試驗計劃,並發現運作上有可改善的地方,最終構思一個由港人獸醫義工與NAWRC共同進行的絕育計劃。

這次共有兩隊義工團,共有十多名港人當義工,有一名做了多年絕育手術的港人獸醫Stephen、多名獸醫診所護士、還有來自俄羅斯的獸醫,另還有動物團體「動物朋友」的義工Jessie、三名熱心義工,其中義工Jennifer負責照顧術後的狗狗負責拍攝這次計劃的紀錄片。

尼泊爾這地方的動物,無論是狗、牛、羊和雞,與人共同生活是如此的自然,有主人的狗是放養狗,沒主人的狗也在當地自由自在,當地人也會餵牠們。

雖然那兒沒有人會惡意的投訴,但尼泊爾的狗卻經常面對疾病或被車撞傷撞死的威脅,其中是狂犬病更為嚴重。根據NAWRC指,尼泊爾每年約有400人因狂犬病而死亡,亦有患狂犬病的狗襲擊牛、羊等動物。當地政府亦因此在疫區殺狗,包括毒死牠們。

離加多滿都三小時車程、義工隊前往進行TNVR的Panchkhal市,同樣面對狂犬病威脅,有酒店的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他早前才制止了政府人員的殺狗行動,並不准他們在酒店附近殺狗,政府職員知難而退,狗狗們才逃過一次大屠殺。

當地地區的社區狗狗仍面對死亡威脅,幸好遇上了港人張邨文而改變。

尼泊爾政府在NAWRC游說下,決定讓NARWRC與張邨文這隊香港義工隊,在當地進行為期10天的絕育、捕捉、防疫、放回計劃,從源頭改善狗隻面對狂犬病及過度繁殖等問題,暫緩殺狗解決的決定。TNVR就在尼泊爾Palanchok及Panauti的兩個小鎮進行,目標為200隻狗絕育,最終超額完成了,替203隻狗絕育及防疫。

NAWRC 主席Uttam形容這次計劃十分成功,希望能說服政府往後不用撲殺狗隻,改用絕育、防疫、捕捉、放回的方法以減低狂犬病風險。負責手術的尼泊爾獸醫Sunnil說,絕育對尼泊爾人是很新的概念,這次讓他們知道這做法可以控制狗狗數量,令狗狗更健康。

尼泊爾狗友善、不怕人

Stephen在香港有「閹王」之稱,至今已幫數萬隻香港狗狗絕育,而手術速度以分鐘計,十分快速。他在Palanchok與張邨文碰頭,即討論尼泊爾獸醫使用的麻醉藥安排。剛巧早上第一批捕捉的狗也剛好到達了,張邨文和Stephen便馬上拿水給牠們喝,狗狗的溫馴讓Stephen印象深刻。

「我覺得尼泊爾的狗很友善,牠們就算被人捉入籠,仍會向你擺尾、任你摸,反而香港的倉狗、流浪狗都很驚人。」Stephen認為這反映尼泊爾人普遍對狗友善,「尼泊爾人見到街上的狗會餵牠們,跟香港人對狗的態度不同,狗仔的性情也因此有分別。」

尼泊爾的街狗真的十分親近人,即使第一次見面,不少狗都可讓你上前撫摸,有些狗會在街上跑來迎接。但本港的流浪狗一般對人有戒心,即使是餵狗義工有時也要用幾個月時間的餵飼,才能讓狗狗可以埋身接觸。

第一團的絕育手術場地位於Palanchok Bagawati Temple廟宇,那裡有八隻出雙入對的狗狗,當中有兩隻狗更只得幾個月大,港人義工Apple幫牠們改了名字,其中年紀最大的大黃雖然是牠們的狗老大,卻最愛跟人撒嬌,義工摸過牠一次後,牠便不斷跟著對方討摸。

港義工教捕狗籠捉狗

在香港有多年推行TNR經驗的Jessie,可說是這次絕育計劃的關鍵人物,她成功教識一班NAWRC職員以捕狗籠捉狗。NAWRC職員以是以手持的網桿捕狗,一人引開狗狗視線,另一人則從後迅速將狗網住,但這做法易令狗狗受驚,而且失敗率也很高。

Jessie從香港帶來了大型捕狗籠和多個小狗籠,教他們以食物引狗狗進入大型捕狗籠,狗狗只要踩中當中的機關,捕狗籠的入口便會自動關上。

捕捉過程中,不少尼泊爾人熱心幫忙,主動將街上的狗抱過來放入籠。不過成也尼泊爾人,敗也尼泊爾人,即使是Jessie親自出馬也有失手的時候,因為尼泊爾人很好奇,喜歡圍著看捕狗過程,更有些人太熱心,當狗狗半個身子走入籠內,他便走上前推狗狗屁股想將狗推入籠,結果嚇走了狗狗,且再也不敢走近捕狗籠。

TNVR一狗麻醉敏感離世

絕育手術始終有風險,廟外這八隻狗中,其中一隻狗因為麻醉藥敏感,做手術前已經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成為這次計劃唯一一隻死亡狗隻。張邨文當場傷心得說不出話,當晚他們在營地旁邊挖了一米半深的洞,將狗狗埋下及默哀,張邨文更將他的頸鍊放在狗狗身上陪葬。

對於計劃最終超額完成,為203隻狗狗絕育,張邨文形容結果令人鼓舞,當地居民也十分支持。他認為香港也應做TNVR,讓社區狗不會過度繁殖,減少狗狗在街上受苦及遇到危險;他亦鼓勵倉主及地盤為狗絕育:「一些養倉狗的人士可能覺得狗絕育後不夠惡,其實狗狗絕育後不會周圍去找狗囡,更加健康,一隻很健康又不會亂走的狗,這不是更加好嗎?」

香港動物義工Jessie教當地義工如何捕捉社區狗狗絕育。
香港獸醫Stephen(右)與張邨文(左)及NAWRC 主席Uttam現場商討絕育安排。

香港義工和尼泊爾義工合照。

 

藝人梁雨恩家人所養貓貓一度走失 幸今日自行返回家中

【動物專訊】藝人及現全職女鏢手梁雨恩的父親所養的貓貓阿Miu在年三十晚走出寓所一樓平台後走失,他們一家十分擔心四處尋找,幸運的是這佻皮貓貓原來一直躲在一樓平台中,今日突然自己跳回家中,主人的兒子梁先生對本報說可能因為昨日在家入口放置了阿Miu從小玩過的玩具及毛毯等,貓貓認得就走回來了。

阿Miu原本是在山邊居住的流浪貓,由梁雨恩的父親帶回家中養了9年,牠是一隻膽小而又溫馴的貓貓,愛四處躲藏。阿Miu以往從未試過走失,但年三十晚牠走出平台後便失去蹤影。他們急忙四處尋找,梁雨恩亦在其facebook專頁中發帖尋貓。

梁先生對本報表示,昨日有鄰居發現阿Miu在平台出現,愛協也到場設籠看能否捕捉到牠,想不到牠今日自己跳回家中。梁先生放工返到家時,發現阿Miu就在家中紙箱內睡覺,總算是虛驚一場。

好消息!房署暫緩處理劉伯伯養狗個案 讓他諮詢醫生申請伴侶犬資格

【動物專訊】本報日前報道劉伯伯夫婦被房署要求棄養共處11年的狗狗Money,事件在多名熱心市民及議員關注下,終有好消息,除找到有心人士幫手暫托Money外,劉伯伯今早亦收到房署職員致電通知收到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轉介的信件,會暫緩處理他的個案,並讓伯伯諮詢醫生意見,申請伴侶犬資格。

居於華富邨的劉伯伯夫婦已76歲,養了Money 11年,視牠如女兒一般,而Money是一隻非常溫馴又熱情的狗狗,想不到近年開始有人投訴這狗狗,令劉伯伯被扣分,房署更揚言會在今日上門檢查,如發現有狗便要扣分至失去公屋資格。協助劉伯伯的義工阮先生表示,Money被投訴的其中一個原因竟是有樓下單位住戶指有「狗毛」吹過來。

劉伯伯不懂求助,阮先生得悉情況後在網上公開,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介入,去信房署要求暫緩遷狗日期及酌情讓劉伯伯養Money。阮先生成功幫狗狗找到暫托,讓劉伯伯有時間向房署申請伴侶犬,狗狗得知要短暫離開劉伯伯夫婦時也表現得很不捨。

劉伯伯今早亦收到房署主任來電通知,確認已收到立法會議員的轉介信件,會暫緩處理他的個案,讓他有時間諮詢醫生意見。當區區議員柴文瀚亦會協助劉伯伯申請伴侶犬資格。

港鋼琴教師創音樂劇為動物發聲

SONY DSC

【動物專訊】農場動物在屠宰前飽受痛苦,實驗動物經受不人道對待,卻很少成為市民的關注焦點,資深音樂老師林美美決心為牠們發聲,創作了《世界更明麗》音樂劇,由學生、動物義工及動物義工的子女一同參演,她說:「最重要希望大家反思,人類生活中做很多事情影響其他生命,很多人往往只當動物是一件物件,沒有想到牠們也是地球公民。」這套音樂劇將會在2月16日於Club O綠色生活及「蔬乎里.蔬食廚房」免費演出。

教鋼琴30年的林美美,一直反思音樂的背後理念,認為很多作曲家都有社會良知,作品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價值和人文理念。她在2014年開始和學生一同演出話劇,題目都反映社會公義,第一齣是關於物質主義,然後是極權主義、奴隸員工,在2017年開始做動物議題話劇。

啟蒙她關注動物議題的人是她女兒,「我以前不會特別很愛護動物,雖然我一直有養貓十幾年,但沒特別去留意其他動物。2014年我女兒告訴我關於工廠式農場如何運作,我看過那些短片,覺得很恐怖很震憾。」

《世界更明麗》這套音樂劇講述一個農場主人生了腫瘤等做手術,回想很多以前,反思自己過去人生,回想到自己的選擇讓很多動物受苦。劇中有學生、動物義工和他們的子女一同參演,還有一隻金毛尋回犬會參與演出。她更為音樂劇加入了公眾互動元素,公眾可以即場加入,扮演猴子、豬、牛、羊、雞、大象等動物,一齊唱歌跳舞。

林美美說:「希望大家反思,人類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其他生命,例如食肉,看動物表演,去旅行坐驢仔,即使日常用品也有好多涉及動物實驗。」

Club O綠色生活及「蔬乎里.蔬食廚房」在2月16日將會演出林美美的《世界更明麗》,詳情如下:

地點:Club O及「蔬乎里.蔬食廚房」.旺角亞皆老街80號昌明大厦7樓FGH室
日期:2月16日
時間:8:15-9:15pm
劇團:IIME 話劇組X淋漓淋浪畫室
收費:免費活動(網上登記優先)
網上登記:https://goo.gl/forms/Dlo73QH1wCJyNji42
查詢:2619 0000 / facebook.com/events/734803830252606/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梅窩四牛牛到超市開餐 網民憂漁護署捉牛

【動物專訊】四隻梅窩牛牛2月7日晚上8時左右走入超市開餐吃水果,有網民在「巴打絲打 Facebook Club」群組上載牛牛開餐影片,多名網民擔心漁護署會派人捕捉牛牛,亦有人關注牛牛是否因有人不當餵食才會到超市吃水果。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示,這次是個別事件,那些牛牛很快已離開,大家應冷靜應對,不用驚恐,漁護署亦沒必要派人處理。她又指,事件反映市民的環境衛生問題和廚餘問題,會影響牛牛。

牛一般以草為食,但貝澳黃牛Billy去年死亡,驗屍發現牠的胃內有大量膠袋,顯示牛牛食人類垃圾的問題嚴重,影響牠們健康。

今次是首次有牛牛走入超市吃東西,何來指很多牛都有吃過垃圾及廚餘,包括水果,加上近日過年燒炮仗,可能因此令幾隻年輕黃牛離群,走入了超市。她認為市民應反省環境問題,人類的垃圾對動物的影響。何來又表示超市職員和警方對牛牛沒有驅趕及過度反應,是值得讚賞。

「梅窩牛牛都哪裡去了?」去年12月曾提及黃牛冬季晚上不會到市區去睡,不過有幾隻年輕的牛晚上間中會偷偷到市區摷垃圾,然後才返回村裡。

主人盼豬肥dur健康重新站起來 呼籲市民不要養豬當寵物

【動物專訊】豬年伊始,傳媒機構紛紛採訪許多有關養豬的故事,但十歲豬豬「肥dur」的主人Tony則希望向公眾呼籲,市民不要一時貪得意養豬,豬和貓狗或其他動物一樣,一樣有生命、有感情,需要主人照顧,但養豬需很多環境配合,並非易事,飼養前要三思。他向記者坦言,最近因肥dur健康大不如前,非常苦惱,前蹄指甲發炎、身體出現壓瘡,即使看了獸醫,情況仍較以往差,最近更無法站立,他盼望獸醫或懂得豬科的機構可以提供協助,好讓肥dur變回健康豬豬。

肥dur現時已十歲多,多年前由Tony的家人帶回家。當時他的家人因為寵物店職員稱,肥dur是迷你麝香豬,體型不會長大,故家人在缺乏知識下購買回家。當時更有些養主分享,只要限制小豬食量,小豬永遠是小豬。

但Tony沒有當肥dur是一隻迷你豬,他當肥dur是親人、朋友,每天給他吃兩至三餐,給予牠充足的食物,更在家中周圍自由活動。小時候,肥dur更愛和主人一起睡覺和玩耍,但隨著身型長大,後來肥dur就愛睡在自己的豬床上。無奈肥dur轉眼已十歲多了,近年豬蹄開始出現問題,包括發炎及難剪甲。由於本港懂得醫治豬的獸醫極少,加上肥dur體重很重,難以外出,他好不容易才找到醫生願意上門替他剪甲及看診。

而肥dur最近疑因受蹄發炎影響,已無法站立,即使蹄情況好轉,肥dur仍不再站立起來,而且有時候更一度無心機吃東西。Tony當時很擔心肥dur會缺乏求生意志,幸好經鼓勵後,肥dur終正常進食。由於無法站立,Tony及家人經常需替肥dur反身,以免牠長期壓著身體,但因Tony本身需上班,加上每次替肥dur反身均需二人協助,肥dur現時身體仍有不少壓瘡令他很痛。

過去近一年,Tony多次向不同機構求助,惟仍無法找到真正能協助肥dur的方法及機構,故新春伊始,他希望各界可以幫忙,找出肥dur無法站立起身的原因,亦希望有心人可以幫忙肥dur。

有關tony和肥dur的故事,讀者可瀏覽《情常在》世界沒有迷你豬重溫。

舊文重溫:《世界沒有迷你豬》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4/10/03/%E3%80%8A%E6%83%85%E5%B8%B8%E5%9C%A8%E3%80%8B%E4%B8%96%E7%95%8C%E6%B2%92%E6%9C%89%E8%BF%B7%E4%BD%A0%E8%B1%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