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364

警方為免流浪狗被撞 S型公路開車反被誤會

【動物專訊】昨晚有傳媒即時新聞報道,指有警察於新田公路以S型駕車,雖然警方已回覆是避狗,卻一度被誤會是醉酒。幸好,有發現流浪狗在公路行走的陸先生回應,他因發現流浪狗,擔心狗狗會被車撞倒而報警,而盛讚警方有愛心,為救狗採取S型的SAFETLY CAR MODE在公路上尋找狗狗。

雖然有一段影片的女士聲稱,不知警車在做什麼S型形行駛,還說警車內當時有電筒照著公路。隨即有一名網民表示,這是一場誤會,更顯示出他所見的黑色唐狗狗在公路上行走的相片,他因見到狗狗在公路行走,擔心會被車撞,報警求助,更估不到警方迅速為救狗而以安全模式行駛及尋找狗隻。

大批網民大讚警方是次行為,認為他們充滿愛心。警方是次尊重生命的表現,值得嘉許,我們也希望道路使用者或任何市民也善待動物,盡力拯救每一隻在道路上的流浪動物。

至於狗隻最終是否獲救尚待查詢。

14408233_10154564752056934_1948449097_o

西灣河可憐野豬被人道毀滅 野豬關注組質疑沒必要殺害

【動物專訊】前日在西灣河被捕捉的野豬,已因左前蹄嚴重受傷,十分虛弱,經醫治後沒好轉,而被漁護署人道毀滅。香港野豬關注組認為人道毀滅沒有必要,強調野豬有很強復原能力,又指野豬撞人應是因為受驚過度,質疑當時是警察及一些市民驅趕的方式不當,令到野豬受驚自衛,關注組正向警方及漁護署了解當時行動的情況。

事緣前日有野豬在西灣河一私人屋苑找垃圾食,有人竟突然報警求助,當警員到場時,野豬撞傷警員及一名阿伯逃走,最終在停車場被射中麻醉槍。

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Roni指,野豬很少會主動攻擊人,而且問過附近保安,有保安稱該野豬已來了一星期,沒有攻擊性,多數時間只是休息或掘洞,不知道為何會有市民突然走去報警,令到野豬被驅趕。

Roni又引述有街坊指,看到野豬事後吐血,亦有車房老闆稱對野豬被人道毀滅感可惜,認為野豬逃避圍堵是天性。

Roni質疑為何野豬會受傷,認為可能是因為有人不當驅趕所致,而且人道毀滅並沒必要。對於漁護署是否因為野豬撞過人而出手殺牠,Roni稱不知道政府的想法,會向漁護署及警方要求交代。

讓牠們有尊嚴地離去 幫死去浪浪火化的人

【動物專訊】流浪動物在街上橫死,若被食環署執拾往往會當垃圾般丟到堆填區,本身做動物火化行業的Emily Chan視動物如小朋友,認為應該讓牠們有尊嚴地離世,曾多次將馬路上遇到的流浪動物屍體帶回火化,她形容那是緣份:「牠在馬路上死去是很不幸,但至少遇到我也有點好彩,有人好好幫牠善後。」最令她遺憾的,是有流浪動在馬路中心被輾死,卻沒有人將牠帶到路邊,結果令牠的屍體被糟蹋。這也是她的呼籲,如看到馬路上死去的流浪動物,在能力許可下,請將牠拉回路邊。

Emily Chan的「守護天使」公司,本身亦有與拯救遺棄寵物中心等志願團體合作,以優惠價錢甚至免費幫志願團體及義工火化動物屍體。不過,Emily Chan很多時會以個人方式去幫那些不幸的流浪動物。

「有時見網上有人說發現動物屍體,我會以Emily Chan去短訊問地點,希望可以幫到手。」她亦試過幾次親身帶走在馬路上的死去流浪動物,她會將那些動物的相片放上網讓人認領,如數星期沒人認領,便會自行為牠們火化。

她形容:「我自己本身都有養動物,當動物是小朋友,所以要善待牠們,想牠們有尊嚴地離去。」

最讓她遺憾的一次,是收到義工朋友所介紹的人求助,說在馬路中心見到有隻被輾死的貓,當時對方提供的相片,仍見到貓隻完整的屍體,但當她去到現場時,發現那貓已經扁了,很明顯被其他車輛輾過。她感到很難過,質問那人為什麼沒有將牠帶回路邊。

她表示,已多次在網上呼籲,如發現馬路上有動物屍體,在能力可以下請將牠們帶離馬路。

中國為藥材「阿膠」 殺驢殺到非洲

【動物專訊】中國人對動物的需求,危害到生活在其他國家的動物,根據《衛報》報道,中國以驢皮做中藥「阿膠」,由於國內的驢數量已大減一半,故轉而向非洲賣手,令非洲出現偷盜驢再送往中國剝皮殘殺的情況。

香港亦有很多藥材舖與公司售賣阿膠。中國內地的驢數量在過去二十年已大減近半,中國人不但沒有認真保育和禁殺,反而向非洲的驢埋手。

報道指,尼日共和國今年將8萬頭驢出口中國,比去年的27000頭大升。不過,這情況令該國的驢售價由34美元增至147美元,該國官員因此宣布禁止出口驢。南非則出現偷竊驢的情況。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在本月的聲明中指,驢已經成為遠東藥用貿易的最近受害者,牠們被綁起、偷盜再運送,然後被殘忍地殺害,以取得牠們的皮。

《衛報》的報道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6/sep/13/africas-donkey-population-decimated-by-chinese-demand

漁護署研搬走梅窩牛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反對:「為何發展一定要趕走動物?」

梅窩牛牛之友圖片

【動物專訊】漁護署牛隊獸醫曾在2014年承諾不會調遷梅窩的牛群,但最近卻因為一名居民的建議,再次研究將梅窩26隻牛遷往黃公田山,更在日前與個別人士及團體舉行閉門會議,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迪、NPV主席麥志豪等人都到場。會上,漁護署提出成立工作小組研究,但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表明反對調遷計劃,指牛是大嶼山的重要持份者,不應該因為發展而犧牲牠們的棲息地,而且黃公田山地勢較斜,對於一些已年老的梅窩牛來說,生活會非常困難。

何來對本報表示,協會在2014年與政府商討下,牛隊的獸醫已表明不會搬遷牛群,但最近形勢急轉。據了解,「梅窩牛牛都哪裡去了?」facebook群組成員Simon Cheung早前提議將牛搬上黃公田山,並解釋「放牛歸山」是要為牛奪回生存空間,指牛隻現在面對馬路車輛危險,以及被村民驅趕,加上兩居屋落成後人口及交通急增,牛隻不適合在市區生活,反而山上才是合適的棲息地。梅窩鄉事委員會則提議將牛搬到大鴉洲。

署方曾在7月底將把兩頭牛遷移到黃公田試驗,但兩牛翌日即自行返回梅窩。結果漁護署邀請了Simon Cheung及另一團體Protection of Animals Lantau South代表出席閉門會議商討,關注牛隻的義工得悉該會議後通知何來,其後何來才收到政府電話請她幫忙叫停義工要求列席會議的電話,又稱會邀請協會代表一同出席會議。

何來表示,會上漁護署表明不會考慮大鴉洲遷牛方案,但會成立工作小組,研究遷往黃公田山等方案。何來表明反對搬遷計劃,她對本報解釋,牛群不會離開棲息地,甚至即使只隔一條街,也不會走出棲息地,而且有很強的作息習慣,「在同一個地點,牠在大約時間就會出現,時差不會超過兩小時」。

她指,梅窩牛群已經居住了多年,牧草堆都在棄耕地,而是都是平地,梅窩牛身型較肥,是因為已習慣了在平地生活,難以適應在黃公田山那麼多斜坡的地勢,而且很多牛年紀已很大,甚至有關節問題,「你怎可以臨老去逼牠搬遷?」

近年梅窩有很多發展地盤,又有不少人霸地復耕,何來說:「為何發展一定要趕走動物?為何發展不可以和大自然共融?發展商為什麼不用履行保護大自然和保育的責任?」她指,將梅窩牛搬上山,不只影響梅窩牛,也影響原本山上的原居生物,是違反保育的原則。

14364824_10207684913505596_8359692465742404714_n 14344285_10207684914105611_7478272578139121694_n

可憐一兩個月大小狗 生病後被棄垃圾桶離世

【動物專訊】小狗只活了一兩個月,便因病被遺棄,臨死前竟是連狗袋被丟到垃圾桶上。今日中午,有人將只得1.2kg重,估計只出生了一、兩個月,已奄奄一息的小狗連狗袋,放在垃圾桶頂,發現者向NPV診所求助。十八區動保專員Zoie對本報表示,小狗感染了高度傳染疾病,是繁殖出來的小狗常見的疾病,可惜已錯過醫治機會,很快便離世。她表示已報警,並批評這種繁殖和遺棄動物的做法。

今日中午,有途人發現一隻小狗連狗袋被棄於垃圾桶頂,NPV職員發現小狗十分虛弱,奄奄一息,即使帶到診所醫治,但可惜已趕不及就離世了。

Zoie表示,繁殖動物及買賣動物,是動物的悲歌,而且遺棄動物是觸犯刑事罪行,小狗感染的是高度傳染疾病,在繁殖出來的小狗中很常見。

她已經報警求助,並了解有否閉路電視畫面可以拍攝到棄狗者的樣貌。她說:「如果你沒有諗過動物是會病,你連基本的照顧都不願為動物付出,請你千萬不要再養動物,害動物!」

每天出動歷遍西貢沙田葵涌 終救出走失小狗烏咀

【動物專訊】現時1歲多的烏咀,曾經是車房狗,經歷過被遺棄、被漁護署捕捉、獲義工贖回後又走失,最近一個月流浪歷遍西貢、葵涌、沙田,走過尖山隧道,日前終被救出。烏咀能夠獲救,全賴西貢Home Dog Home、毛國界義工、SPCA 寶寶拯救隊,及多名義工不肯放棄,每日都堅持落區尋找,加上好心人提供目擊資訊,最後幸運地,在美孚一處有圍欄的地方找到牠,牠因為未能逃走而成功救出。

義工Miko解釋,烏咀很驚人,又喜歡走馬路,義工每次想誘捕牠時,都害怕牠會衝出馬路遇到危險,所以多次都失諸交臂,惟最終找到牠時,牠剛好在一個周圍有圍欄的地方,牠不能馬上逃走,才成功將牠帶入籠。成功救到牠的前一晚,義工們還在葵涌一帶嘗試捉牠,但行動至凌晨6時仍無所獲而收隊,但早上7時收到信息得悉烏咀去了美孚,於是義工們又馬上趕去美孚救狗。

烏咀原本是車房狗,後來被人遺棄而在屯門流浪,未幾便被漁護署抓走,義工得悉後將牠贖回,並交西貢暫托,怎料牠旋即在8月8日走失。

烏咀走失後,義工們先後11次在不同地方見到牠,其中10次都未能成功捕捉。牠走動的範圍甚廣,先後到過荔枝角、大埔道、黃大仙、鑽石山、西貢、沙田、馬鞍山、荔景、葵涌,最後在美孚救回。

Miko表示,這次能夠成功救回烏咀,全賴很多有心人提供烏咀的位置,以及西貢Home Dog Home、毛國界義工及SPCA 寶寶拯救隊全力救狗。

烏咀曾經在深夜走進尖山隧道,隧道職員曾經嘗試救出牠而不成功,但亦短暫封閉隧道,讓烏咀能夠安全走出隧道。

烏咀經過這麼多天流浪,變得很驚人,前日救出後也驚惶未定,整天不吃東西,不過昨日已經穩定多了,終於肯吃東西。獸醫初步檢查牠沒有明顯傷痕,皮膚等也沒問題,不過要待兩星期後才再詳細檢查。

Miko則指,曾經在荔枝角蝴蝶谷迴旋處見到牠被車碰及而受傷,可能之後傷口已癒合,現在走路也沒有問題。

愛心地盤出正確對待動物指引 見流浪狗正確態度 SAY HI

【動物專訊】許多地盤均習慣飼養大量唐狗當看守之用,惟地盤結束後或施工過程,狗狗往往缺乏管理及照顧,完工後更慘被用完即棄。不過,香港有間工程公司卻充滿愛心,出了正確對待流浪狗指引,教導員工友善對待流浪狗,若地盤工人所飼養的狗,必須照顧他們及替他們防疫,最重要是不能遺棄。

攝影:哲雄

位於大埔滘一帶,有一個地盤工在施工。本報記者發現,該處有許多流浪狗狗,而施工地盤外更特別貼出「工作時遇上流浪狗之處理方法」的溫韾指引。在埸所見,是由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在該地盤貼出「工作時遇上流浪狗之處理方法」,指引寫著「地盤範圍內外,除了各式各樣的重型機械外,還有一些動物我們需要特別小心注意的,其中感覺上比較有攻擊性的,就是流浪狗。其實大部份流浪狗都十分友善,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要我們小心處理,和流浪狗是可以成為朋友的。」

同時,該指引更教導有關人士與狗狗相處的正確態度,並列出應該及不應該做的例子。包括應該表現友善、放下木棒、安靜離開、緩慢走開或原地站著、避免眼神接觸及保持冷靜,至於不應該做的行為包括: 大叫、拿起木棒企圖嚇走狗隻、尖叫、跑開、盯著狗隻、表現驚慌。另外,該指引又提醒員工留意,若有些流浪狗經常出現,極可能是地盤飼養的狗隻,那麼有關員工則需當負責任的主人,包括替他們注射及防疲、植入晶片、為所有狗隻絕育,最重要是不得遺棄狗隻,若地盤完工後,必須妥善處理狗隻,把其遷往新地點。唯獨最後一個建議不太好,指如沒有任何選擇,則把狗隻送往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

本報認為該公司友善對待動物的態度,極應該鼓勵,更希望這種友善對待狗狗的態度,能感染更多人及公司,讓流浪動物及社區動物的福利及生活得以改善。不過,若狗隻沒有任何選擇,建議送往漁護署這點,則需改善,若是努力尋找新主人或NGO待領養,則會更佳。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哲雄 攝

黑妹被車撞後復又被的士輾過 街坊質疑的士司機故意傷害

【動物專訊】生世可憐的小狗黑妹在9月6日於觀塘定富街被車撞至重傷後,復又被的士輾過,當場身亡。目擊事件的何小姐形容,該的士先在狗前面停下來一段時間,及後開車輾過已倒地流血的黑妹。暫未知該的士司機是否看到前面倒地的黑妹,但有街坊質疑如司機真的沒看到黑妹,為何輾過黑妹後沒有即時停車察看。愛協今日已派員到場了解事件及翻看閉路電視,惟閉路電視畫面未能看到該狗,只看到的士停車約五分鐘後再前進的情況。

據街坊所述,黑妹幾年前已經以定富街一帶為家,很多舖頭的人都愛錫牠,牠曾經有雄狗相伴,還生下子女,但後來有人竟叫漁護署來捉狗,結果將相伴的雄狗和子女都捉走了,只餘下黑妹不斷在幾條街四圍走去尋找牠們。街坊之後帶了黑妹絕育,去年黑妹患重病,街坊帶牠看醫生醫治,當時想為牠找領養,但牠只想留在定富街,他們為牠植了晶片,由街坊做主人。想不到黑妹最終遭此橫禍。

目擊事發經過的何小姐表示,當日8月50分左右帶狗落樓散步時,看到黑妹在定富街馬路的右邊線倒下,流很多血,眼睛亦擠了出來,顯然被車撞傷。當時看到一輛的士停在黑妹後約半米左右,「當時我正想如何幫牠,上網找相關部門電話,的士突然開出,輾過了牠再轉彎離開,過程中的士還拋一拋」。她質疑的士沒可能不知道輾到黑妹。

她和街坊到場先將黑妹屍體放上行人路上,她亦即時報警,但警方只稱那是狗,不是牛等動物,撞倒後離開沒問題,並反叫她找食環署來「執屍」。街坊們對這答覆感不滿,今晚再約見警民關係科人員討論事件。

愛協今日下午也派員到現場了解情況,並看了鄰近商舖的閉路電視畫面。畫面中由於角度問題看不到狗隻,但看到當日約8時20分有一輛白色貨車倒車進入及停泊在事發地點,至8時46分才離開,而一輛的士則在一分鐘後、即約8時47分抵達並停在事發地點後,並於8分52分駛離,的士停車期間司機沒有離開車廂,也沒有人上落車。暫未能肯定是否貨車倒車時撞倒黑妹。

街坊Sic對本報表示,希望能夠還到黑妹的公道,想知道那的士司機是否明知前面有受傷的狗,仍然故意輾過去,令牠死亡。她又指,如果的士司機當時真的不知道前面有狗倒下,但輾過牠時也會「拋一拋」,為何那司機沒有馬上停車察看到底輾過了什麼。她要求警方跟進調查,並指如司機真的故意輾過黑妹,便是很恐怖的事。

疑似港漁船撈捕鯨鯊照 料非西貢鯨鯊BB

【動物專訊】網民Dominic昨日上載了一張漁船捕到鯨鯊的照片,有人更在鯨鯊的身上更放上煙盒,由於幾日前西貢海面曾有釣魚人士目擊鯨鯊BB,令人擔心牠是否被撈捕。Dominic則對本報表示,相片是朋友傳來,沒透露是否香港漁船及捕捉地點,但該船隻應是遠洋拖網漁船,不可能在西貢淺水位置拖網,而且那鯨鯊目測已有6、7米,應不是那鯨鯊BB。

鯨鯊屬於「易危」類別生物,現時香港法例將鯨鯊列為《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附錄二受保護動物,需要許可證才能夠進出口,然而該法例並沒有對死體的管有作出限制,亦沒有禁止在商貿上進出口鯨鯊死體,亦即鯨鯊的魚翅可在港合法售賣。港府在2004年曾表明保護鯨鯊的措施,只會規管活物種,不會影響對魚翅的管制,以方便業界進行魚翅買賣。即是明知鯨鯊屬易危生物,仍然為業界留下殺害牠們作魚翅的空間。

近年多個保育組織都推出不要再吃魚翅的運動,提倡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多個空運及海運公司都已加入拒運魚翅的行列。

該鯨鯊相片顯示鯨鯊位於漁船的船艙內,估計是被撈捕,引來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從鯨鯊身上的煙盒推斷是香港漁船,亦有人擔心那是日前在西貢發現的鯨鯊BB。Dominic表示,相片是朋友傳來,無法確定是否香港漁船,以及捕到鯨鯊的位置,只能估計不會是西貢的鯨鯊BB,因為遠洋拖網漁船不會在西貢水域拖網,而且該鯨鯊屍體估計也有6、7米長。

香港在2013年開始禁止在本港水域進行拖網捕漁,故如該漁船是在西貢水域撈捕鯨鯊,便屬違法,最高罰款20萬元及監禁6個月。

漁友Brad Cheng則對本報表示,不少漁民在facebook留言中均提到鯨鯊賣不出,不會想釣到,不排除是無法撈捕到上來,而且可能鯨鯊上水後已經死去。但他亦批評相片中,有人將煙盒放在鯨鯊屍體身上,是過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