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水牛】唇齒相依的水牛與牛背鷺 合力維護貝澳濕地

1541

為何水牛的背脊上,常常見到有隻白色的雀仔站在上面?水牛又不會把牠趕走,還似乎非常喜歡這些「跟出跟入」的雀仔?原來水牛是令香港棄耕農地,不至於變得又乾又硬。
可是水牛們遇到難關了…與水牛出雙入對的牛背鷺也將會同樣受影響。

牛與鳥的共生
在水牛背上的雀鳥叫「牛背鷺」,牠們愛群居,經常伴隨家畜活動,特別是水牛,還會停留於牛背上歇息,因此又稱為「牛背鷺」。

水牛吃草時,草叢中的昆蟲受驚飛起,牛背鷺就會跟在水牛後面,飽吃一餐「蟲蟲大餐」。天下間沒有免費午餐,要食就要做,水牛的身上通常會有寄生的蟲子,牛背鷺也會一一啄食,牠們可說是水牛的醫生,令水牛不會那麼容易因寄生蟲而生病。

水牛是濕地天使

全港最大的水牛群位於大嶼山貝澳,約有33隻,佔全大嶼山牛數目的五分一,水牛群有一個習慣,會在地上不停地踩和掘,三四年會踩出一個個圓形淺坑,七至十年或以上就變成一個水塘甚至沼澤的濕地。濕地可養活不少動植物如浮萍、蛙類等,其生態價值非常重要。

由水牛踩出來的濕地,水流比較慢,可養到更多動植物,將棄耕地等貧瘠土地沼澤化,水牛可說是濕地天使。而水生植物會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故此地下水會先被淨化,才流出貝澳沙灘,大家才有乾淨的海灘玩水。

水牛有難了

大嶼山作為香港水牛棲息地之一,而貝澳被棄耕之後,農夫不再管理耕地。沒有做好引水流入農田的水利工作,三雨場豪雨,加上一兩次泛濫,原本生態豐盛的農地,立即淪為芒草和野薑花的領土,變得生態單一。

本來貝澳近海那遍農地,都有一樣的命運,但可幸這裡還有水牛對農地不離不棄,每天日以繼夜地履行管理濕地的天職。牠們每天剪草、施肥、推泥、掘氹,才能力抗人類對大自然貪婪的傷害。

但近年貝澳一帶被人傾倒大量垃圾,大大減少水牛活動範圍。若此情況持續,大嶼山水棲息地將被完全毀滅。

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於今週六舉辦「非常生態遊系列 – 貝澳。水牛田」活動,由生態作家《非常生態人》作者馬屎老師帶團,先上理論課再到戶外考察,除了農地生態的知識外,還有實地考察不同類型的生境。生態導師還會拆解埋EIA(環評)對貝澳水牛的影響,報名詳情:http://www.ettc.hk/courseCR_0000386__b5.html

照片來源:觀鳥會